中國青年報消息:“期末考評,我給英語老師打了低分,結果我的英語成績得了59分。”陜西某重點高校大一學生小李沮喪地告訴記者。他認為英語老師教學有些問題,身為班長的他覺得有責任提出來,結果英語考試離及格偏偏只差一分。下學期還得重修,獎學金也泡湯了,同學們都説他不應該給英語老師“挑刺兒”。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中學對教師業績進行考評時,都將學生給授課教師的打分納入教師考評的總成績。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學生給授課教師打分,對改善師生關係,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授課質量,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據了解,學生給教師打分的指標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作業佈置、嚴格要求、總體印象等,有的高校還將教師敬業、衣着得體、普通話是否標準等項目列入打分範疇。隨着教師全員實行聘任制,沒通過考核的教師們將面臨末位淘汰的命運,教師也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學生評價的重要。
去年9月,浙江大學明確規定,對本科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要以學生為主,學生的評價在最終評價中佔80%,而教師所在學院的評價比重僅為20%;首都師範大學附中在實行教師聘任制後,每學期期末都對教師作出綜合評價,為下學期的聘任做準備,學生們成了教師的“考官”,學生的打分比重佔到了40%。
為了保證學生們暢所欲言,大多數學校採取的是無記名式評分,有些條件好的學校,還利用計算機讀卡進行。但也有學校考評工作安排不合理,如在教師面前隨堂進行考評,這樣一來許多學生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態度,一般不給老師打低分。有的學生儘管對老師有意見,但怕老師給自己“穿小鞋”,也只好違心地打出高分。有的學生堅持原則,如實反映意見,就可能受到老師的責難,像小李這樣的遭遇並不是特例。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師張子宏認為,教師不想丟飯碗,學生害怕不及格,都希望彼此打分時手下留情,這樣很容易變成一種校園交易。
8月10日,記者在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隨機採訪了10多名大學生。針對“學生給教師打分是否有利於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大多數人表示肯定;對“為教師、學生建立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體制是杜絕校園交易的根源”的觀點,所有人都表示贊同;對“教師、學生互相打分是否可能發生校園交易”問題,6成的人認為可能。
採訪中,清華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四年級一位姓段的男生對記者説,教師的考評應該借鑒全國歌手大賽的記分方式,“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去掉“兩頭”的意見,看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嚴師才能出高徒,教師也不必害怕得罪學生而不敢管學生。
有關專家認為,避免校園交易,學校首先要建立針對教師客觀公正的評價制度,將學生評價教師的結果作為評價教師業績的參考依據之一,再結合各個學院、課程指導委員會的意見,對教師進行綜合考評。(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