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個人養老賬戶設定70歲壽命 專家稱沒有大影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8日 10: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勞動保障部近日傳出的關於養老金個人賬戶即將調整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論爭的焦點在於把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之後,到底會不會影響養老金的支付標準。

  《第一財經日報》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研究社會保障的專家,雖然專家給出的答案和理由都各不相同,但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確實應該作出調整。

  肯定有影響

  安徽財政大學勞動社會保障系主任王洪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根據目前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如果縮減個人賬戶的規模,領取養老金的標準肯定會降低。

  業內把參加養老保險的人群分為三種:一是“老人”,指養老制度改革之前已經退休的職工,他們按原定標準支付;二是“中人”,指改革之前已經參加工作,但還沒有退休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過渡性養老金、補助性養老金;三是“新人”,指改革之後參加工作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按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來核發。

  “很明顯,如果社會統籌不增加,個人賬戶減少,那總數肯定是會降低的。”王洪春説。

  但他同時也表示,這種改革是遲早要進行的,原來的制度設計在可持續性上非常欠缺。

  “國際勞動組織都認為中國的個人賬戶太慷慨了。”王洪春説,“現在制度規定繳費滿15年就可以領取養老保險,而平均壽命又只設定為70歲,個人繳的養老金在10年內就領完,超過70歲的人就要從社會統籌中領取。這使養老保險的收支缺口更加嚴峻。”

  “這次調整更強調效益而不是公平,雖然從短期來看,會對個人有所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對於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有利的。”王洪春説。

  沒有太大影響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表示,這次調整主要基於要做實個人賬戶,“個人賬戶規模小一點,財政負擔就會輕一點。對於個人來説,影響不會很大。”他説。

  唐鈞認為,影響到養老金標準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個人賬戶規模的大小,而是將來發放的時候政府會採用什麼計發辦法。比如,現在個人賬戶是按人均壽命70歲也就説退休之後10年來計算的(個人賬戶的總金額除以120個月),但如果是按人均壽命80歲計算,那就是個人賬戶的總金額除以240個月,錢當然就會減少。

  東北三省試點中,已經不再按10年而是根據當地的平均壽命來計算了。王洪春專門計算過東北的數據,“試點中,按60歲退休的,那麼他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將是11.58年而不是10年領完,這樣平均到每年就會少領一些。”

  “養老金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沒有人説過這麼長的時間內政策不會發生變化,而實際上,政策已經開始變化了。”唐鈞説。

  唐鈞還表示,大家認為個人賬戶由11%變成8%是個人權益受到影響,但當前並沒有政策表明,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個人賬戶是擁有産權的,“這3%是在社會統籌,還是在個人賬戶,對於個人來講,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 (記者 郭晉暉)

責編:湯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