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8日 08:23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光明日報消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全局。要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儘快使廣大農村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搞好規劃;要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求真務實,真抓實幹。
──摘自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
主持人語:建設新農村是本次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從培育新農民到建設新村風,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事業投入等,代表委員們對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城市、農村協調發展的和諧社會給予了高度關注。
7日,本報邀請參加兩會的基層代表委員熱議建設新農村。(記者 陸彩榮)
●吳金印委員
(河南省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莊鎮黨委書記)
真心誠意造福農民
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溫暖農民心。我從18歲當村幹部,26歲任鄉黨委書記,已在農村工作了40多年,與農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當幹部就必須真心誠意造福人民群眾。老百姓是爹娘,誰不好好為他們辦事,誰就是不孝之子!
建設新農村,首先要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食生産發展,讓老百姓持續增收,分享發展的成果。“西抓石頭東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糧,鄉鎮企業挑大梁,沿著國道做文章。”這是當年根據唐莊鎮的實際提出的發展思路。經過10多年苦幹,昔日貧窮落後的鄉村發展成為中原名鎮。建設新農村,還要加強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公共事業建設。現在,唐莊鎮一條條道路光堂堂,一排排電線桿路燈亮堂堂,村民吃上了自來水。今年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長達2600年的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讓農民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是黨和國家聯絡群眾的紐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務能不能落實,與鄉鎮領導幹部有著直接的關係。現如今,我想的最多的還是“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地位變,共産黨人密切聯絡群眾的作風不能變;生産方式變,共産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觀念變,共産黨人一心富民的責任不能變;農村面貌變,共産黨人艱苦奮鬥的本色不能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我作為一個鄉鎮黨委書記,為黨為人民做了點工作,黨和人民給予了我很高的榮譽,我感到心裏很不安。我要求自己紮根基層,當好公僕,為農民群眾多辦實事、好事。(記者張傳亞整理)
●徐承雲代表
(福建省建陽市小湖鎮馬坑村村委會主任)
加大對社會事業投入
我來自福建閩北山區,是種糧大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讓我們歡欣鼓舞。從我們那兒的情況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訊問題基本上解決了。我們村總共有400多戶,有350多部電話,但在交通、水利設施等方面還要加大力度。
建設新農村,政府更要把農村教育、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放在重要位置。
目前,在廣大農村,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教育基礎設施還比較破舊,學校的危房比較多;老師待遇比較低,好的教師都跑到城裏去了,留不住人。希望各級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特別要加大對自然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在我們那兒,一個行政村下面有好幾個自然村。自然村的小孩從幼兒園到三年級都是在自己村裏上的,四年級以後就要集中到一個完全小學去上學。這些10來歲的孩子,天天起早貪黑,要走10多裏路去上學,非常辛苦。
在衛生設施方面,村級衛生醫療場所還奇缺,在邊遠地區,有的比較破舊,達不到衛生所的標準,人員也很少,幾乎沒有醫療衛生場所。衛生員的待遇相當低,好一點的衛生員都走了。我建議,國家要給這些衛生員補助和培訓,讓農民看病有一個好的保障。
農民對科技方面的知識非常需要。現在各地農村都把年輕、有文化、有素質的農民往經濟發達地區輸送,農村出現了老齡化問題。在我們那兒,年齡在20歲至45歲的農民,基本上沒有人在務農;稍微有點文化的,都在外面做生意、打工。青壯年勞力都轉移了,現代農業還怎麼發展?所有這些問題,我們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解決。(記者藺玉紅整理)
●程順和委員
(江蘇揚州市裏下河地區農科所研究員)
加快發展農業科技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現代農業必然要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來支撐,我國農村正從政策富農走向科技富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農業科技和科技人員理應大有作為。
發展農業科技,改變農村面貌,必須解決好一些現實問題。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業科研經費的總量只佔農業總産值的0.4%-0.5%,而世界平均數是1%左右,發達國家則是3%。投入不足,技術推廣經費缺乏更直接影響了科技成果的轉化速度。2005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個百分點,但與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相比,還是比較低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乃是當務之急。
此外,科研經費的投入方向也有待改進。目前國家只給轉基因、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等現代高新農業技術項目立項撥款。但事實上,生産中60%以上的農作物新品種仍然由基層農業科研單位用傳統方法育成。建議國家在科技項目立項時,更多聽取基層的在生産第一線的農技專家的意見。
在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同時,還要注重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當前,農業生産上的許多問題,往往不是沒有技術,而是因為許多地方農技推廣體系處於混亂,甚至癱瘓狀態,成熟技術不能很好應用,嚴重影響著技術服務質量。建議加快改革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對四級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職能進行重新定位,形成一個職責清晰、管理高效的服務體系,讓農業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大顯身手。(記者羅旭整理)
●吳愛紅委員
(廣西龍州縣副縣長)
要有科學考評體系
“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農村家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否則會流於形式。我認為,當前在新農村建設的考核上,應該建立一個切合各地發展實際的考核體系,考評指標要符合實際。
我認為,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考評不能光看表面。不是樓房越多、馬路越寬就越好。有些地方政府為了體現政績,只看重眼前利益,盲目地大拆大建,結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損害了農民利益。應該看到,與樓房、馬路、花園相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等重要指標更值得關注;二是考評標準必須分類。以現代農業為例,不是所有的農村地區都可以搞,一些山區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就不可能進行集約型農業生産。因此,對於基礎條件好的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應制定不同的指標,因地制宜,科學發展;三是考評應更關注人的進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不是政府,而是農民自己。建設新農村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術、有責任感的新型農民。
當前,在各地農村要注重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強化致富意識、生態意識、衛生意識、文明意識和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強化這些意識,要從教育做起,從孩子抓起。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新農村是什麼樣的,保護生態、綠化家園有什麼意義。因此,有關部門要對農村學校的教材進行修編,多加入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內容。只有讓更多農村的孩子從小受到良好文化熏陶,養成以上五個意識,長大後才可能成為新型農民。(記者馮蕾整理)
●鐘世榮代表
(重慶市雲陽縣蓮花鄉千峰村黨支部書記)
好隊伍帶出好思路
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這是黨中央關心農民、重視農業、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措施。今後還會有更多的好政策,也會有更多的投入。這對我們廣大農民來説,都是特大的好消息。我認為,建設新農村,最關鍵仍然是人,尤其要抓好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
千峰村的變化能夠説明這一點。這個村地處重慶偏遠的高寒山區,沒路、沒電、缺水,1995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20元,是全市最困難的村莊。1997年,村支部帶著大家,用3年時間修通了路,拉通了電,建起了水池和學校。4年內,全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了1680元,成了全市産業化扶貧示範村。
好的隊伍,才會有好的思路。新農村建設沒有固定模式,各個地方要因地制宜。好大喜功、一陣風,農民得不到實惠,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還會損害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既要有所作為,又要腳踏實地,這是基層幹部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只有先做給農民看,才能帶著農民幹。
有了好的基層幹部隊伍,好的發展思路,還要有好的政策和外部環境。中央現在的政策非常好,結合我們當地的的實際情況,我也提出了幾條建議:繼續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的補償政策,這個政策如果現在停下來,會影響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的鞏固;支持中西部地區村級道路的硬化;調整農村信用政策,現在信用最好的農民,也只能申請1000元的小額貸款,利息也較高,這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記者張國聖整理)
●郭成志代表
(河北省邢臺市前南峪村黨支部書記)
注重為農民解三難
建設新農村前景美好,但任務艱巨,需要紮實工作。我們前南峪村曾經是窮山惡水繞山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經過大家的努力,目前已經變成了太行山最綠最美的地方之一。現在,全村每年集體收入800多萬元,80%的農戶住兩層小樓。在這裡,農民有工資,孩子上學免費,老人實行退休金制,村民看病報銷部分醫療費。
自己的村子雖然富了,但我深知其他一些村子面臨的實際困難,還有相當數量的村子集體經濟力量薄弱,很難完成修路、飲水、通訊、通電等基礎設施。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村和農業的投入力度,主要放在解決農民“三難”問題上。
第一是受教育難。農村基礎教育資金匱乏,農民的教育負擔過重,農村在校學生失學率居高不下。這種現狀與建設新農村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今後,政府的教育資金應繼續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的教育設施,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也可將農業類院校辦到農村去,既為大學師生提供科研實踐基地,又可輻射帶動農民提高科技素質。
第二是看病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相當突出。城裏人生病死在醫院裏,農村有些人生病不敢上醫院,看不起病,這種現象值得關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應儘快普及,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亟需改善。
第三是賣農産品難。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要暢通農産品的流通渠道,還要在農産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政府要深化農村信用體制改革,健全農村金融體系,增加農村資金供給。鼓勵金融機構從完善支農和扶貧投入機制入手,簡便手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抓緊研究和建立農業投資保障體系。(記者耿建擴、李韻整理)
●高發水代表
(新疆哈密地區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辦公室)
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現在有的人一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馬上就覺得應該全面推進建設步伐,準備大拆大建,全面開花。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分類推進,一定要根據各自的實際,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維護農民的利益,增進農民的福祉,真正讓農民嘗到新農村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才行。
我做了多年新疆伊吾縣縣委書記。這裡地域偏僻,人員稀少,經濟很不發達。縱向比,改革開放20多年這裡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産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橫向比,我們應該看到農村發展趕不上城市發展,兩者之間的距離拉大了。怎麼辦?如果僅靠國家支持不行,只有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找準自己的發展路子才是正確的。
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絕不能搞一刀切。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現在重要的還是發展生産,首先解決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問題;在不太富裕的地方,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增加農民的可持續增産增收上;在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地方,應該結合建設社會主義小康村的現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而對經濟條件和物質條件都很好的地方,必須從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入手,提高農民素質,豐富農民的精神需求。
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同,必須有不同的側重點。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一定要改變“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現狀,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記者王瑟整理)
●劉玉芬委員
(河北春蕾集團董事長)
增強農村經濟實力
現在全國人民都在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沒有多少文化,理論上我談不出什麼東西。但我知道,新農村就是要讓農民都過上好日子,讓農村改變模樣。我生長在農村,從前也吃過苦、受過累,我知道農民增收很難,必須靠&&人和龍頭企業的帶領,重視農産品的深加工,不斷增強農村經濟實力。
不搞農産品深加工,農民增收很難;不搞農産品深加工,也沒有我今天的發展,我不會成為董事長,更不會有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勞模這樣的榮譽,只能是個圍著鍋臺轉的家庭婦女。我自己是致富了,可一個人富還不算富,要大家一起富。
我今年特別去調研了,提出我的第一個提案,是關於推廣玉米芯的項目的,想給廣大農村推薦這個致富的好項目。一個年産5萬噸的糠醛廠,每年能消化周圍18個縣市650萬畝玉米産生的45萬噸玉米芯廢料,還可為農民增加1.8億元的收入,受益農戶達到10萬多戶。這種企業完全能夠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能為農民增加收入作貢獻。
我建議,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重視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1、龍頭企業要找準項目,要找那些收益好、符合農村特色、對廣大農民有帶動作用的項目;2、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特別在金融貸款上應放開,比如由於玉米芯沒有被列入農副産品的行列,特別不容易貸款,建議把玉米芯列入農副産品行列,同樣享受貸款優惠政策;3、選擇龍頭企業時,應注意環保,不要因為發展企業而破壞農村的自然環境。(記者張玉玲整理)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