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新民晚報消息:蓋新房,刷新墻,沒錯,新農村也需要“硬體建設”,但要把建設新農村當作簡單的“造花瓶運動”,那可就錯了。將惠及9億農民的新農村建設究竟“新”在哪?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設新農村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代表們認為,建設新農村是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過程,將為農民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諸多變化。
農民也有執業資格
律師、醫生、教師……都要有執業資格,如今,要做成功的農民也要有執業資格了。“目前,上海每年要培訓1萬名‘專業農民’。”來自農業條線的袁以星代表説,這些“專業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是名副其實的新型農民。“專業農民”拿到執業資格證書後,還有一個任務──“以一帶十”,把新技術、新觀念、新思路傳遞給其他農戶。
在袁代表看來,“專業農民”可是建設新農村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有了他們,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産就有了“專業頭腦”,農民共同富裕也有了“專業&&人”。
小河道跟污染“説再見”
“小河道污染得厲害,簡直讓人懷疑那裏曾經叫做‘江南水鄉’。”李金生代表説,過去一年,他參與了環境執法檢查,走訪了上海郊區的2000多條小河道,這些小河道流經170個自然村,都不同程度受了污染。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污水直排小河道。要治污,就要截污納管,可自然村太分散,截污納管成本過高。
新農村應當是環境友好型的,伴隨農民向小城鎮、居住點集中,自然村向中心村合併,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大大降低,截污納管的推進力度必然隨之增大,“小河道總算有條件跟污染‘説再見’了。”李代表很樂觀。
村裏收支上墻公佈
“閔行區七寶鎮九星村有這麼一個表決──村委會主任、村委會委員該領多少工資,村民代表大會投票決定。”黃富榮代表説,這個“工資表決”僅僅是“村務公開”的一部分。此外,村裏要建學校,建養老院,也要聽村民代表大會的意見;村裏每年的收入支出到底是怎麼回事,也要上墻公佈……如今,上海有眾多的“九星村”在實施這樣的公開。
黃代表坦言,“村務公開”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村務公開”透露著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伊學 楊俊)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