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1日 06:45 來源:
光明日報消息:新年伊始,作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項戰略決策,北京市啟動了“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工作,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計劃從今年2月開始,分期分批招聘8000名“大學生村官”,保證全市農村在3年內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的目標。
“村官”雖小,責任重大,沒有一定的能力難以勝任。毋庸諱言,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村幹部隊伍整體水平不容樂觀。據了解,北京市目前共有行政村3978個,可是基層組織中基本上沒有本科大學生,通過自學獲得專科文憑者也僅僅佔村級幹部的20%。不僅如此,村幹部隊伍還存在年齡結構老化、思想保守、觀念落後等問題。全國農村村幹部隊伍的情況如何,由此可窺一斑。
常言道:群雁高飛頭雁領。村幹部就是農村的“頭雁”,如果他們的“領航”能力不強,就無法帶領群眾“高飛”。某縣農調隊去年對全縣農村統計結果表明,凡集體收入超過千萬元的富裕村,村幹部文化素質都比較高,村主職幹部一般為高中以上學歷;而農民平均收入低於500元的貧困村,村幹部大都為小學畢業,有的甚至為半文盲。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農村發展靠什麼?靠政策、靠科技、靠資源等都沒錯,但最根本的是靠人才。特別在當前,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幹部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新農村建設就可能事倍功半、步履維艱。可以説,眼下沒有哪一個行業比農業更缺人才,選拔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的大學生當“村官”,實現智力優勢群體與農村基層幹部的有機對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效途徑,也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由此可見,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農村當“村官”,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緩解城鎮就業壓力、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現實選擇。農村天廣地闊,需要大量的大學生這樣的知識型人才去建功立業。有專家指出,如果能把待業大學生中的一部分輸送到農村,農村的面貌將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由於受傳統價值觀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對“村官”的位置不屑一顧,認為農村不是幹事業的地方,當“村官”屈才,下農村“沒面子”。因此,大學生到農村工作確實是鳳毛麟角。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引導,牽線搭橋,從政治上、經濟上制定優惠政策,保障大學畢業生到農村當“村官”同樣能實現自己人生的抱負,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