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老街區裏潮流新|調研手記:我在薊州“田野調查”中國古建
微現場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4年11月19日 23:23

央視網消息:薊州是天津市歷史文化名城,可考建制史有2244年。當地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遺存、秀美的景色,吸引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名作。在這裡,全長450米的漁陽古街和石門坎等衚同,與眾多文旅資源形成了空間聯絡。

走進漁陽古街的一頭,是獨樂寺所在的位置,記者在這裡看到了全國為數不多保留下來的遼代時期的木構建築。這樣的木構建築在1000多年的時間裏經歷了歷史上有記載的大規模地震28次。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余震中,樓閣頂部來回顛簸搖擺,幅度在一兩米左右,但地震過後它又慢慢恢復了原樣。這其中,中國建築中的鬥拱結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國時期,梁思成先生來薊州考察時看到了獨樂寺的建築歷史價值,成為了他主持研究的第一座中國古代建築,這也成就了獨樂寺在建築學界非常高的地位。當時,梁思成拍下了大量獨樂寺的照片,在戰爭年代獨樂寺的銅像被盜走之後,這些照片也幫助工作人員得以找到恢復其原貌的歷史圖片。

梁思成發現,這裡和他在敦煌壁畫上看到的樓閣風格是一樣的。經研究,獨樂寺在遼代聖宗統和二年(984年),也就是唐滅亡後77年重建,建築風格均為唐風,這也打破了當時“大唐正統在日本”的謬論。梁思成曾這樣形容獨樂寺:“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式營造,實研究我國建築蛻變之重要資料,罕有之寶物也。”

在漁陽古街上,由中國建築串聯起的故事被一一活化。主題郵局依然保留著當年梁思成打電話邀請林徽因來薊州考察獨樂寺的那面電話墻。薊州建築學社正在展出著以梁、林為代表,古建領域先輩們組成的營造學社為中國傳統建築研究作出的學術成果,而學社第一次田野調查的對象就是獨樂寺。

在薊州建築學社,這裡還擺放著獨樂寺修繕過程中,因斷裂等原因被取下來的木材。在燈光的照射下,記者依然可以清晰看到上面許許多多1000多年前工匠們的刀斧的痕跡。循著這些痕跡,當年的工具不僅已被成功復原,從中也可以看到古代中國木作工藝的發展變化。目前,大木作非遺技藝已經在這裡得到保護,並被廣泛應用在中國古建修復技術以及空間思維教學中。

建築文化的活化只是漁陽古街的一隅。在這裡,漁陽古街打造了非遺展示、數字博物館以及各種網紅場景等多種文旅融合新模式,同時還保留了歷史文化的精髓。漁陽古街成功將傳統文化産業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正在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創意的、文旅商融合的歷史文化街區地標。(記者/弟辰晨 陳詩文 視覺/顏妮)

編輯:弟辰晨責任編輯:劉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