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夠科普】用好數字技術 提高低衛生資源地區宮頸癌精準篩查水平
夠科普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4年05月01日 07:00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我國宮頸癌防控面臨篩查人群覆蓋率不高的難題,尤其在低衛生資源地區,薄弱的基層篩查技術水平難以實現宮頸癌早發現、早治療。如何提高低衛生資源地區宮頸癌篩查水平?數字技術可以發揮哪些作用?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特聘教授喬友林接受了央視網記者採訪。

宮頸癌跟其他癌症不一樣,它有一個癌前病變的狀態,這個時間可長達10年或更長時間。喬友林表示,如果通過高精度的篩查,把癌前病變狀態找到了,這個時候去進行治療,治療工作既簡單治療費用又便宜,而且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隨著科技的進步,宮頸癌篩查的時間逐漸提前。最初,低衛生資源地區沒有細胞學醫生,也沒有高科技的HPV檢測技術。那時候,靠我們婦産醫生把醋酸抹在宮頸上,如果有病變的話,會出現一個白色的病變,被稱為醋酸白染色試驗。後來進步到細胞學檢查,用顯微鏡來看細胞學有沒有改變,使得診斷更加精確。進一步發展,到使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去查病毒的核酸。這樣就能在還沒有引起細胞病變,剛感染病毒的時候,就能檢查出來。喬友林表示,正因為世界衛生組織看到宮頸癌有了疫苗、有了篩查技術進步,我們才有可能消除宮頸癌。。

針對宮頸癌篩查年齡界定,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規定。一般我們國家由政府主導的篩查年齡界定是35歲到64歲。喬友林表示,如果老百姓想自己倒醫院去檢查,25歲就可以做細胞學檢查。如果是HPV檢測,30歲可以做。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全球要消除宮頸癌,35歲-64歲的成年女性要規律性地進行篩查。我國目前有兩個計劃:一個是三年查一次,採用細胞學方法檢測;一個是五年查一次,採用HPV檢測技術。喬友林表示,35歲到64歲的成年女性,如果她們每三年查進行一次檢查,則終生需要查10次;若每五年查一次,終生只需要6次檢查。2019年,國家決定把宮頸癌、乳腺癌“兩癌”篩查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疇。喬友林表示,政策在低衛生資源地區執行比較困難,一個是財力不足,另一個是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沒那麼快。要在低衛生資源地區消除宮頸癌,就需要找到更簡單、更容易操作,更高效的檢測技術。

目前,在低衛生資源地區,正在推廣HPV檢測技術。這項技術基於機器檢測,只需要採樣,機器出結果,不需要靠醫生在顯微鏡下去大海撈針。喬友林表示,他希望用三年時間去培訓低衛生資源地區的婦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員,教會基層掌握這項技術,就可以持續推進宮頸癌篩查工作。

當前,宮頸癌篩查裏面最難的是陰道鏡活檢,是宮頸癌二級預防也就是早診早治的瓶頸。喬友林表示,我們團隊正在和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健康普惠實驗室研發基於人工智慧的陰道鏡活檢輔助工具。可以明確在什麼地方活檢,獲得準確的活檢點信息會讓醫生的底氣更足。喬友林長期在疾病防治特別是癌症防治第一線工作,他表示,深切感受到數字化技術帶來的巨大改變,比如最簡單查體,你要知道你給誰查,這個人是不是符合查體的條件。對人群智慧化管理,根據個人具體健康狀況進行動態化管理,讓疾病的預防更精細化,也讓衛生服務更精細化,而且成本效益也合算。

編輯:高士佳責任編輯:劉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