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地震預警網 分鐘級速報向秒級預警跨越
微現場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3年06月08日 15:48

央視網消息:“實現全國分鐘級儀器地震烈度速報與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6月8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有關情況。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在答問時説,大力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實施國家地震烈度速報預警工程,為公眾防災避險和行業緊急處置提供服務。

閔宜仁認為,相關工程建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突出科技創新。自主攻克多網融合、海量實時數據穩定秒級處理、多算法多中心綜合決策、海量用戶亞秒級信息發佈等技術難題,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網,實現了分鐘級地震速報向秒級地震預警跨越式發展。第二,強化力量整合。與教育、廣電等行業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形成組織實施合力,深化與相關企業戰略技術合作,融合共建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第三,加強應用服務。秉持公益性、基礎性定位,地震部門向全社會提供標準地震預警信息服務,鼓勵支持規範行業部門、企業等,開展增值預警信息服務。

目前,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任務,建成15391個地震預警站,3個國家級中心、31個省級中心、173個地市級信息發佈中心,形成了由臺站觀測、數據處理、信息服務、通訊網絡、技術支持保障五大系統構成的中國地震預警網,並在京津冀、川滇閩等地區開展試點服務。預計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驗收。工程投入運行後,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減災作用:

一是為抗震救災和減少地震人員傷亡築牢“第一道防線”。破壞性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預警網將通過應急廣播、手機、電視、專用終端等多種渠道發佈地震預警信息,為目標區域用戶緊急避險提供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震後數分鐘通過實測地震烈度測定,快速研判重災區分佈,為抗震救災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例如,2022年9月5日四川瀘定6.8級地震發生後6.2秒,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發佈了預警信息,實現了對震中及其周邊地區150萬人口的秒級預警全覆蓋。

二是為生命線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應急處置“保駕護航”。依託地震預警終端、應急廣播、通訊專線等為高速鐵路、核電站、油氣管網、高壩水庫等重大戰略基礎設施和高層建築、地下設施、大型綜合體等民生基礎設施自動應急響應提供地震預警信息,填補跨行業地震緊急聯動處置服務空白,推動地震監測向地震災害風險監測防控拓展,強化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

三是為地球科學進步和國際減災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發揮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傳輸地震監測站網優勢,為推動實時地震學、實時災害學、地震工程學的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學數據信息,助力地球科學發展進步。目前,我國地震預警技術已走出國門,應用於印尼雅萬高鐵建設。中國地震局將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強化防震減災國際合作,共同致力於減輕地震災害風險。

編輯:劉亮責任編輯:劉慧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