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報告:中青年立遺囑人群中30—39歲人群佔三成
微現場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3年03月21日 18:22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視頻 彭俊):3月21日,《2022中華遺囑庫白皮書》正式發佈。該白皮書顯示,遺囑人平均年齡持續下降,截至2022年,60歲以下訂立遺囑的人群中,30—39歲年齡段人群佔比近三成。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介紹,過去10年間社會觀念在不斷轉變,立遺囑人群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年降至68.13歲。立遺囑人群愈發年輕化,從2017年開始,60歲以下立遺囑的人數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該群體中30歲至39歲年齡段人數的比例為29.74%,“遺囑正越來越被年輕人所關注”。

數據顯示,中青年人(60歲以下)的遺囑中涉及不動産的佔比最高,達到98.01%,其次為銀行存款,佔比達35.65%,公司股權佔比有明顯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60歲以下訂立遺囑的人群中有5%左右的遺囑人名下沒有不動産。陳凱表示,這種“儘管未成家立室,也先訂立遺囑”的現象,體現出年輕人對待遺囑的態度與老年人有所不同,不少年輕人將立遺囑視為一種精神訴求,“在意的不是財産的多少,而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向自己在意的人表達關心和善意”。

《2022中華遺囑庫白皮書》數據顯示,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的遺囑中,已有1542份遺囑指定了遺産管理人。因遺囑執行難度較大,為保障自己的遺囑能順利執行,很多人選擇在遺囑中指定遺産管理人。

《民法典》立法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認為,遺産管理人負責對遺産進行清點、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執行逝者的遺願,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紛爭,必要時快速解決糾紛,防止遺産出現損失。此外,遺産管理人制度還為解決繼承糾紛提供了新思路。

陳凱認為,遺産管理人制度解決了諸多難題。一方面,繼承糾紛往往審理時間較長,産生了大量訴訟成本,《民法典》規定,法院可以把大量工作交由遺産管理人來處理,從而節約相應成本;另一方面,遺産管理人可以由遺囑人指定,並且遺産管理人與繼承人之間往往存在親情或人情紐帶,可以講情講理,而不只是單純講證據,由此更容易激發人性中善的一面,有利於繼承案件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編輯:王靜遠責任編輯:李夏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