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68天,讓7.4萬老區鄉親吃上了放心水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兒。”擰開水龍頭,看著嘩嘩流出的清澈的自來水,家住連平縣忠信鎮的黃大姐感慨地説,“一直以來我們用的都是山坑裏的水,非常渾濁,一到下雨,水都是黃色的。”

連平縣,坐落于九連山中,九連山因贛粵兩省九縣有99座山峰相連而得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的連平人民利用有利地形抗擊日寇和國民黨,東江縱隊第三支隊便駐紮於此,這是一片孕育革命火種的紅色熱土。連綿的山川在孕育革命火種的同時,也給當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帶來了不便。

為使老區鄉親吃上放心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10月3日,30余名戴著印有“中國交建”字樣安全帽的工作人員進駐連平縣,開始走鄉串戶,他們是中交一航局生態公司的技術人員,來此,是要打響一場“生命之源”攻堅戰,按照計劃,他們要在90天內解決全縣7.4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供水難題。 

攻堅團隊正在進行水源地摸排

2275平方公里的丈量

時間緊、任務重,攻堅團隊首個任務是摸清縣情、尋找水源。為了快速施工,攻堅團隊決定將全縣按照交通情況劃分為四個區,每個區進駐一個攻堅小組,為每個新建工程從水源點到水廠(站)再到入戶制定專屬的新建方案,使各村實現“一村一水”“一水一策”的目標。

“摸排中,桃坪村埂頂頭的水源尋找讓我印象最深,也讓我覺得很有意義。”負責九連片區供水建設的張嘉亮回憶説。原來,最開始村民們選定了一個常用的水源點來取水。但在隨後的交流中,張嘉亮了解到該水源受季節影響大,秋冬少雨時節,容易出現斷流,無法保證充足的水量。

“我們也沒辦法,這裡的水本來就少。就在那裏建設擋水壩吧,水少的時候我們自己再想其他辦法。”村民們無奈地説,“你們能來幫忙,我們就很謝謝你們,謝謝政府。”看著眼前質樸的老鄉,張嘉亮內心十分溫暖,但也有種説不出的酸楚,他當即下定決心:一定要為老鄉們找到可靠的水源。於是他告訴老鄉:我們還是要一竿子插到底,尋找更可靠的水源作為取水點,以解決後顧之憂。

第二天,張嘉亮便帶著老鄉走進了大山。正值冬季,天氣寒冷,但張嘉亮憑藉著心中的信念,一次次撥開帶霜的荊棘,圍繞小村附近的大山展開地毯式搜尋,經過一整天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半山腰找到一處隱蔽的地下泉水。“那個水源來水量大,來水穩定,且對原水進行取樣化驗後,水質質量高,完全滿足作為水廠水源的要求。”張嘉亮回憶説。

在全縣水源尋找中,像這種持之以恒、把老鄉們的事放在心上的事情遠不止這一樁。就這樣,經過30天的努力,攻堅團隊最終完成了對全縣12個鎮、54個行政村、454個自然村的摸排,覆蓋面積達2275平方公里,微信運動記錄顯示,他們平均每天步數為2萬步,約20公里。

建設中的水廠

科技助力建設放心水廠

有了充足的水源只是解決了第一個難題,怎樣在水質、水壓、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等方面滿足鄉親們的要求,達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目標,同時還要快速建成水廠,讓老鄉們早日吃上放心水,攻堅團隊展開了頭腦風暴。

“自來水必須是由供水系統把取自水源的水經必要的凈化消毒後,再送入到鄉親們的水缸裏,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也是強制性要求。”攻堅團隊負責人張萬達説。傳統的過濾凈化工藝只是對水進行簡單的沉澱過濾,只能處理水中較大的顆粒雜質,無法消除水中的微生物、細菌。

為此,攻堅團隊經過考察,決定選用一體化凈水設備。該套設備能在水壓的作用下,自動完成相應程序。“在生活中,一般的凈化器都需要換濾芯,但一體化凈水設備不用換。”張萬達介紹説。原來,該設備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在濾層中截留的污物達到相當的量時,會在水壓的作用下自動對濾層進行反沖洗,把濾層中截留的污物反衝到排污溝,從而恢復過濾能力。這既減少了管理工作量又確保了出水水質。此外,設備的絮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功能也是在水壓的作用下自動完成,減少了油電等能源的消耗,使水質凈化更加綠色環保。

“顯村的水源點與用戶的高差不足10米,必須另想辦法。”就在施工如火如荼地進行時,新的問題出現了——由於一體化凈水設備運行時無需電力,但需要一定的水壓,內莞鎮顯村水廠選址問題讓攻堅團隊犯了難。“必須重新選擇凈化設備。”張萬達説。隨即,攻堅團隊結合水質質量分三路前往各廠家考察設備。

經過考察,一種超濾膜凈水工藝進入到考察團隊的視野,這種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這樣就通過物理方式完成了水質的凈化。

超濾膜的孔徑在0.05微米至1納米之間,只需要0.1到0.5 兆帕的壓力就可以更好地將水質凈化。“相當於1平方厘米壓上1公斤的重量,就能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粒、細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質。而我們的水壓是很容易滿足這個壓力的。” 張萬達介紹説。

運送材料的騾隊

肩挑背扛隊來幫忙

連平山多,山路彎多,平均不足百米便有一個彎。雖然縣內的主路路網發達,但新建擋水壩、水廠部分多位於山中,進山道路狹小,沿路多為峭壁陡坡,經常發生塌方事故,致使機械無法進場,材料難以進入,新的難題再次出現。

修路?不行,不僅費時費力,還會對山體造成破壞。“要不裝滑索?”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有人提議道。這個方法雖然很省力,也能解決材料運輸難題,但隨即又被否定了。原來,要想建滑索不僅需要尋找建設滑索的位置,而且長距離運輸也存在風險。此外,通水節點越來越近,而50余處擋水壩、62座供水廠的建設,已經沒有再多的時間給攻堅團隊搭建索道了,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要不使用馬隊?”張萬達提議道。原來,山上的老鄉們為了方便運輸,還保留了馬隊這一傳統的運輸方式,這種方式雖然笨拙,但減少了不少人力。然而,讓攻堅團隊沒想到的是,與其説是馬隊,不如説是騾隊,因為整個隊伍只有騾子,沒有馬。更沒想到的是,騾子也受不了在陡坡上運輸,有的還掙脫韁繩逃跑了。

雖然運輸難題暫時緩解了,但攻堅團隊也發現,這種原始的方式並不能滿足太多材料的運輸,加上採用原始的鋼筋混凝土來建設水廠,施工中維護保養的時間就很長。為推進項目快速實施,攻堅團隊經過思考決定引入新的施工方法,全面推行裝配式水廠建設,將水廠主要構築物模塊化、裝配化,將一體化凈水設備、水箱、管理均換成裝配化模塊,實現加工廠與現場同步推進,不僅減少了混凝土構築物分層澆注及養護的時間,還減少了騾子的運輸量。

裝配化水廠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的水廠最快僅用7天就完成安裝並達到供水條件。

建成後的水廠

辦實事解決10萬人用水荒

“嘿,張總,聽説你們需要工人,現在還要嗎?”10月25日晚,張萬達正回駐地,突然有人喊道。

“我們需要啊,您明天就可以來。”張萬達熱情地回應著。

原來,由於施工點位涉及全縣12個鎮、454個自然村,工點分散,且實際施工期僅為3個月,如全部按照一航局常規的管理體系運行,管理成本投入高,協調方面消耗精力大。而項目涉及農村區域施工,進場協調工作難度大。為此,攻堅團隊決定選用本地的工人,不僅解決了施工難題,還能幫助鄉親們增收。

“剛開始我們也擔心他們不懂工程,難以防範風險,但將大型機械施工轉換為裝配化安裝後,極大地減輕了現場管理和操作的難度。”張萬達介紹説。隨著鄉親們的踴躍加入,連平縣各個村莊也掀起了大幹熱潮,最多的一次施工人數達到了近千人。

幫助當地村民測量水深

此外,在攻堅中,項目部還積極幫助當地村民解決急難愁盼的難題——12月9日下午,攻堅團隊在忠信鎮政府摸排時了解到:自2019年秋季以來,廣東持續少雨,全省多地面臨乾旱挑戰,連平縣也不例外。近期,忠信橋南崗水庫水量又近乎見底,而當下正值春節返鄉用水高峰期,居民、農業用水需求日益增加,供水再次成為忠信鎮居民最關心的問題。

而鎮內的洋塘原本是忠信鎮的採石場,存有大量地下水,外加長年累積的雨水使其形成了一個水庫。只要取用這片池塘的水,或許可以緊急度過這場危機。但苦於沒有專業的測量設備及技術人員進行測量。

了解情況後,攻堅團隊主動提出承擔水量測量任務,並立即派出兩名專業測量員,僅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就成功完成了洋塘的水量測量工作,同時還為縣政府提供技術支持,確定應急水廠建設方案,並在春節前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在7天的春節假期裏,應急水廠供水近7萬立方米,解決了近10萬人的用水問題。

“不愧是央企,有設備,有技術,有人才,這下我們的用水問題可以緩解了。雖然是冬季,但我們心裏特別暖和。”忠信鎮政府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

2021年12月10日,連平縣建檔立卡的7.42萬戶鄉親全部實現通水,比計劃提前20天完成任務,從開工到供水,攻堅團隊共鋪設管網778千米,新建水源點42處,建設水廠62座,保障革命老區的鄉親們在春節前吃上了“放心水、幸福水”。同時,供水工程的成功,也為農村供水提供了新經驗,創造了新模式。目前,攻堅團隊正在為水廠建設圍擋等附屬物,實行封閉管理,保障供水安全。(通訊員 田本燦 劉眾)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