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王光掙:從一線車間工人到國家高級技師 執著于0.01毫米打磨航天級別的精度

大國工匠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記者 孫曉媛):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技能的重視,凸顯著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的決心。從世界工業發展史來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是一個國家工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

模具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是用來製作成型物品的工具,也是工業生産的基礎。

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都是通過模具加工製造出來的,小到手機、電腦、空調、洗衣機等,大到出行的汽車、飛機、火車等,都離不開模具。

0.01毫米,意味著航天級別的精度

王光掙從事模具行業已有28年。他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是國家高級技師。在2010年全國機械行業首屆模具工技能大賽中,王光掙曾將模具的打磨精度從0.02毫米的標準公差提高到了0.01毫米。

正是這0.01毫米的進步,他精益求精地鑽研了近一年。白天學習模具專業技能,晚上復習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鑽研到深夜、手掌練到起泡。

為了爭取參賽資格,他經歷了大小無數次比賽。最終,在全國大賽中,他以極高的精準度一舉奪冠,並帶領團隊成員奪得了全國首屆模具工大賽“團體優勝獎”。

在王光掙身上,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他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表示,0.01毫米的精度相當於頭髮直徑的1/5,或者一張普通A4紙厚度的1/10左右。

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車身廠廠長劉濤曾表示,這樣的精準度可以達到航天級別,在模具工行業裏面屬於最高水平。

模具根據産品形狀、結構確定製造工藝,從加工、組裝、調試到生産,模具的精度直接關係到産品的質量。模具的精度越高,産品加工的誤差就越小。

從初出茅廬的一線工人到如今的國家高級技師,王光掙告訴央視網記者,工作帶給他的最大快樂就是,經過他製作的模具生産出來的車身零件100%合格。

匠心傳承,多名班組成員成行業佼佼者

安然于無聞,執著于真知。工匠精神,既是一種堅守本心、求精求新的態度,又是一個人的沉潛和整個社會的沉澱。王光掙坦言,兢兢業業28年,最大的動力來源於發自內心的熱愛。

28年前,王光掙剛學做模具時,加工條件有限,許多工作都是靠人工完成,手工製造打磨的較多,一天下來,他的臉上、衣服上滿是灰塵、油污。王光掙的師傅告訴他,模具是一門手藝,是個技術活,把技術學好了,自然就不覺得辛苦了。

多年來,他不斷彌補知識短板,多次臨危受命、攻堅克難,雖日常忙於工作,但看書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現在回頭看,每一份榮譽的背後,都是曾經付出的汗水和辛勞。他説,正是因為那段時間的經驗積累,才有了技能水平的快速提升。

2018年,台州市成立了“王光掙技能大師工作室”;2020年浙江省成立了“王光掙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負責解決企業生産中的各種疑難問題,通過師帶徒技藝傳授,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

如今,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多名班組成員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有的還獲得了“集團技能能手”和“全國優勝獎”等榮譽稱號。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背景下,像王光掙這樣的大國工匠們,正在以一流的技藝,做出一流的産品,托起一流的産業。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