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影的老兵趙光:走進老人們的生活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趙光 王甲鑄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多年以後,面對滿滿兩個屋子的1000多部老電影膠片和8台電影機,趙光不止一次地回想起自己陪著妻子去公園遛彎的那個下午。

那次遛彎與往常稍顯不同。晚飯後,他和妻子去了家附近的一個公園,不知怎麼就走進了一家敬老院。夏日傍晚,蟬鳴無休無止,悶熱的天氣裏,趙光看見一群閒坐納涼的老人搖著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臉上沒有更多的表情,但人生暮年裏的空虛和不安卻肉眼可見。

就是這樣一次不經意的遛彎,一個普普通通的場景觸動了趙光,他決定為這群閒坐納涼的老人們做點什麼。

那是2005年,他剛剛從部隊轉業來到地方工作,帶回來的除了一筆不菲的轉業費之外,還有一套連隊領導贈送的老式電影播放機:趙光決定為老人放電影,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豐富起來。

如今,這樣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趙光已經堅持了16年,義務放電影超過一千多場次。回憶過往,他淡淡地説:“我還能給他們做什麼呢,這就是我的價值所在。”

共鳴

西安西郊天臺路,三橋老年公寓。端午節假期中的一個傍晚,陣雨之後,天氣涼快了下來。晚上7點,趙光準時從單位拉了放映機來到這裡。這是趙光志願者團隊在這家老年公寓慰問活動的一部分,當天上午,他們給老人表演了自編自演的舞蹈,還義務給一些老人理了頭髮。

因為小雨時斷時續,趙光和同伴們把放映機從室外搬進了一樓餐廳,挂上銀幕。老人們很快聞訊而來,不一會兒工夫,這個有著大約30個座位的臨時影院就幾乎被坐滿了。老人們拉著話,屋裏熱鬧起來。

觀影現場 王甲鑄 攝

從部隊轉業後,趙光在陜西省藥監局工作,所以正式放映之前,他都要播上幾段有關食品和藥品的宣傳片——在這個時候,他既是義務放映員,又是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員。

這天晚上,趙光説了幾部老電影的名字,最終,老人們還是選擇了已經看過好幾遍的《小兵張嘎》。電影開始,燈光調暗,老人們也迅速地安靜下來。

十幾年來,像這種節假日的放映已經成為趙光業餘生活的一部分。他走遍了西安周邊大大小小幾十家養老機構,甚至去到延安、銅川等地。電影的觀看對象也從老人擴大到社區居民、工地農民工,甚至監獄服刑人員。觀影人次達到20余萬。

“經常是半夜三更回去,説實話很累,做的時間長了也很枯燥,但是老人很需要。”趙光説,養老院的老年人大多出生在上世紀40年代前後,青少年時代的成長經歷讓他們非常喜歡老電影。在放映時,他能夠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老人們情感上的共鳴。“尤其是在看《英雄兒女》和《劉三姐》這種電影的時候,他們會從頭到尾跟著唱,開心得像個孩子,忘記了年紀。”

在和央視網記者説這些話的時候,《小兵張嘎》播放到了故事高潮,屋裏的老人們發出陣陣歡呼。

堅持

趙光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義務放映是在阿房宮敬老院,放的是電影《董存瑞》,一個叫隋桂芝的老人看得高興,興奮地拉著他的手問,小夥子下次什麼時候來。“他們希望我再去,給他們帶來快樂。她開心我也開心,只有這樣我才能堅持一直做下去。”

隋桂芝老人因為不想給家人添麻煩才住進了養老院,她進養老院的時間不長,顯得孤僻封閉。而趙光放的老電影,讓孤獨的老人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青春記憶,她向趙光激動地講述起自己年輕時唱歌的情景。

趙光説,那段時間他和老人約定定期去放電影,明顯感覺到老人精神狀態的變化,比原來精神和樂觀多了。

趙光 王甲鑄 攝

“最早敬老院裏幾乎沒有業餘文化生活,現在養老機構平時也舉辦很多文娛活動,也有其他的義工和志願者,房間裏也都有電視,但是集體看電影這種形式依舊吸引他們,電影裏是他們的青春記憶,實際上和年輕人喜歡聚會是一個道理。”

三橋公寓副院長何鵬軍説,老人們上了年紀,住養老院,沒有家人在身邊,寂寞和空虛在所難免。他們愛操心,還需要陪伴,文化活動對他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有效紓解焦慮。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過去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從2001年的7.1%上漲到2019年的12.57%,上漲了77.04%,老齡化趨勢明顯。對老年群體的關愛,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1966年出生的朱秀國是趙光在藥監局的同事,也是趙光義務電影放映的志願者。“他放的那些電影我都看過,也都愛看,更別説這些老人,所以我覺得他的活動很有意義,人活著幹什麼,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把一個平凡普通的事做好,就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我們能跟著他做這個事,是因為趙光已經做到了。如果這個社會都這樣,老人會更幸福,社會也會更和諧 。”

習慣

和很多人一樣,趙光對電影的喜愛源自童年。從小生在農村,業餘生活單調,看一次電影是很奢侈的快樂,也是在那時候他對電影産生了最初的興趣。“現在這一代人已經沒有這種樂趣了。”

長大參軍之後,趙光成為一名空軍雷達技師,服役期間學習了電影放映技術。退役時,他所在連隊又將一套放映設備作為禮物贈送給了他。

這些都為趙光此後十幾年的義務放映做出了鋪墊,但真正對熱愛和堅持的考驗是在做義務放映之後才到來的。

趙光 王甲鑄 攝

剛開始沒車,趙光就騎三輪車拉放映機和膠片去給老人放電影;再後來在岳父的資助下,購買了一個二手奧拓汽車;開了幾年後,才自己換了一輛家用轎車,方便拉放映設備,同時還要在外面租庫房存放設備。

更大的經濟投入則是花在設備的購買和數字電影的版權費上。趙光甚至打包買下了西安市閻良區電影公司的所有設備,他堅持不放盜版電影,為此花錢購買了數字放映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二級院線。16年來,他為此花掉了包括轉業費在內的幾十萬元。

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説,做到這些並不容易。“我是個工薪族,愛人是教師,這些錢全靠省吃儉用,我不抽煙不喝酒,可能放電影是我唯一的興趣愛好。”

“16年來,這件事對我本人改變不大,但對周圍人改變挺大。我的孩子因為受我的影響,堅持彈鋼琴,現在已經過了十級;我的同事、家人都主動參與了進來,他們都看在眼裏。”在單位的支持下,2012年,趙光成立了“老兵趙光愛心志願者服務隊”,目前,這支志願者隊伍有30多人。

趙光總結,能堅持做這樣一件看起來很普通的事十幾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身上的軍人素養,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堅持做下去,不能失信於人,尤其是老人。

“許多人都會問我,為什麼要做公益,是什麼支撐著我走過十幾年。每次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同時,我也都要問問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很多時候我對這樣問題的回答只有三個字:習慣了。在不經意間,我走進了老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漸漸地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如果不做了,我還能做些什麼?”在單位內部的一次演講中,趙光如是説。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