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擺渡人”:24小時“零延時”“零等待”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2020年,極不平凡。

中歐班列(長沙)躋身國家第一方陣,入選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獲批“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長沙是離武漢最近的省會城市,也是最近的口岸。在武漢封城以後,那時醫療物資奇缺,所有從境外爭取、購買,還有捐贈回來的醫療物資,都希望第一時間送達武漢,都要從長沙海關過關。“零延時”“零等待”的口岸通關綠色通道,率先在黃花機場開通,為了組織臨時包機接回海外僑胞的愛心物資、確保口岸人貨暢流,長沙市人民政府物流與口岸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楊莉克服重重困難,做了大量的工作。

提起“物流與口岸辦公室”,多數人會覺得比較陌生。畢竟,單獨設立物流與口岸工作部門,在湖南乃至全國都不多見。“因為物流是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産業,是沒有邊界的一個産業,每一個産業都需要它。我們是物流與口岸辦公室,是一個經濟發展部門。”

一紙任命書,責任重千鈞。2019年年初,時任長沙縣縣委副書記的楊莉,被任命為長沙市人民政府物流與口岸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來了以後感覺到實際上工作非常艱難,11個人的團隊要支撐起一個沒有邊界的經濟發展部門。”這讓楊莉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是每一項事業、每一件工作都是從難開始,從零開始,別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她在心底默默地將壓力轉變為日常工作時的動力。僅用了兩年時間,物流口岸辦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單位成長為連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單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部門在防疫物資運輸方面的“戰績”不俗。為實時解決物流問題,他們克服時差,啟動了24小時物流保障機制,確保供應鏈、産業鏈的穩定。在楊莉的帶領下,長沙市人民政府物流與口岸辦公室共建立了105個微信工作群。“工作群全部是為了解決物流的問題,那時打電話都打不進,每一個人都忙得不得了,多頭管理就會浪費資源,那個時候的資源是非常稀缺的。”

在航班大面積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口岸不暢的情況下,中歐班列(長沙)保持每天一班的“天班”開行,發揮戰略通道作用。為了組織臨時包機接回海外僑胞的愛心物資,長沙市人民政府物流與口岸辦公室採用24小時的“戰時”工作機制。

由於有7個小時時差,德國是白天,長沙是晚上,為了搶抓時間協調對接德國的物資,楊莉和同事們晚上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在7月份之前應該説,幾乎是24小時沒睡什麼覺,就是晚上可能三四點以後電話少了,就很疲憊地拿著手機睡一下,不知何時又會有電話來了。睡著了耽擱了電話的時候也有,馬上醒了又回過去,因為早上又要上班。”正是因為楊莉和同事們24小時“零延時”“零等待”的工作模式,抗疫物資才沒有因為物流的停頓或者耽擱而影響整個防疫工作。

“他們説,服務型政府是什麼樣的?那就是物流和口岸辦的樣子,這就是口碑。”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關部委下了一個文件,對國外所有回來的人要求做鼻拭子、咽拭子核酸檢測,洲際航線的飛行員飛行14小時以後,他的鼻黏膜非常乾燥,那個棉簽一捅進去馬上鮮血直流。”

於是,為避免頻繁鼻拭子核酸檢測造成的鼻腔刺激損傷出血,楊莉代表長沙物流與口岸辦與海關協商,簡化機組人員的入境檢疫手續,國際物流機組人員只要能提供境內14天內鼻拭子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進行咽拭子替代,不再要求每次入境均進行鼻拭子核酸檢測。這一辦法有效減輕了機組人員的痛苦和壓力。

“這兩年,我們只是扎紮實實地把物流口岸的體制機制建立起來了。”楊莉稱,長沙的中歐班列是健全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如今,經過近七年的探索發展,中歐班列(長沙)已實現常態化品牌化運營,躋身全國“第一方陣”。長沙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一帶一部”首位城市,是全國首批開通中歐班列的8個城市之一,開行6年來,中歐班列(長沙)不斷提速。“長沙的立體物流目前為止應該已經全面形成了八條全貨運航線,就是不再依託客帶貨的這種模式了。中歐班列這個大的國際物流通道,在往返的實載率,還有對製造業的支撐上,已經成為國際的一個品牌。”

2020年,中歐班列(長沙)成為疫情期間4個“天班”開行城市之一,從2014年的4列到2020年全年完成530列,貨值20.61億美元。有力地保障了長沙乃至全省國際貿易通道和供應鏈的穩定。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