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莉琴蘭華”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的石渠縣位於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全縣平均海拔高度4526米,是整個四川最偏遠、交通最不方便的地區之一。同時,石渠縣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僅為-1.6℃,每年11月底,更是會氣溫驟降,隨時可能進入大雪封山狀態。

1

因其惡劣的地理環境及氣候因素,成都市金牛區對口支援石渠縣工作隊從2010年全面開展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工作以來,一直都沒有派駐過女隊員。但就在2018年7月,經不住袁莉、劉旭琴、夏誠蘭、陳華四名女醫務工作者的再三申請,最終讓她們作為第五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來到了石渠縣。隊友們把她們每個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拼起來,親切的稱她們為“莉琴蘭華”組合。

“授人以魚”

11月24日,“莉琴蘭華”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不斷進進出出整理藥物、器械,為今年大雪封山前的最後一次下鄉義診做準備。一切就緒後,醫療隊從縣城出發,前往下面的宜牛鄉,雖然兩地距離僅40公里,但因大部分都是冰雪路面,一路走下來花了將近1個半小時。“現在開車出去都危險得很,一直到明年3月份,到處都是雪和冰。”此次義診司機丹增説。

“扎西德勒”“歡迎歡迎”一進村口,醫療隊就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一根根潔白的哈達在空中揮舞,然後再一一挂在了他們身上。“大家一分錢不用花,就能看病拿藥,當然都很開心啦”,當地鄉幹部武窮説。很快,屋裏屋外都擠滿了前來問診的村民。

1

説到下鄉義診,袁莉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障礙,“阿姐,你幫我問一下,他是哪個地方痛?到底是腰痛還是胃痛?”醫療隊每次跟病人溝通都需要配備翻譯,當翻譯忙不過來的時候,就需要自己連比帶劃了。就這樣在熙熙攘攘的衛生院裏,醫療隊員們“手舞足蹈”了一上午,忙得一口水都沒喝。一直到下午1點,才匆匆去啃兩口事先準備的面餅,然後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為表示感謝,有村民直接在義診現場牽來了自家的羊,要送給醫療隊。“我們每次下去義診,很多老鄉都會拿酥油啊、人參果之類的塞給我們,但是這些東西我們也不能收啊,尤其像剛剛那頭羊,那可是他們致富或者養家糊口的工具,更不能收的。”袁莉説。

其實,甘孜州石渠縣在2020年2月就已經脫貧摘帽,但對於大多數脫貧家庭來説,人均收入仍舊有限。儘管當地實現了醫保全覆蓋,藥品零加價,但是很多老百姓生病時,還是捨不得花錢尋醫買藥。有些用省錢的偏方,有些甚至選擇拖一拖。當“莉琴蘭華”來到石渠縣後發現了這一問題,於是&&成立聯合義診隊,並通過金牛區政府以及社會力量,籌集了大部分常見病的藥品50多種,兩年來,共免費發放藥品超15萬元,有效減輕了石渠當地老百姓的負擔。

“授人以漁”

如果説,免費發藥是短期內的“輸血”,那義診隊的“傳幫帶”便是一種“造血”機制的建立。因為石渠當地衛生院的醫療水平普遍有限,每次義診的時候,成都的醫生們都會對當地衛生院的醫生進行現場教學。

楊坤是宜牛鄉衛生院的院長兼醫生,在義診當天,劉旭琴一直帶著楊坤,不斷給他教授一些專業技能。“老鄉過來看病,靠我們自己的話,專業基礎很差,多虧每次傳幫帶下來義診,把一些經驗傳授給我們,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術,讓我們能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楊坤説。

1

當天的義診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才結束,一共診斷了515位群眾。一行人回到對口支援工作隊的宿舍時,石渠縣也即將進入黑夜。在以往的工作中,“莉琴蘭華”去過最遠的鄉鎮得3天來回,有時還得在鄉下搭帳篷過夜,有時還會在路途中遭遇各種意外。兩年多來,“莉琴蘭華”在工作中逐漸克服了高海拔缺氧,失眠等諸多問題,但每當夜晚獨處時,對家人的思念卻是最難忍受的。

劉旭琴説:“我到石渠兩年多,最覺得對家庭最大的虧欠就是就是對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今年已經初三了,從上初中基本上我都沒有在家裏面,馬上就面臨中考,希望他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高中。”

袁莉表示出了對父母的牽掛:“年邁的父母對我也非常牽掛,我也對他們懷著一份牽掛與愧疚,但是即便是我們這樣的相互牽掛,但是父母仍然説的是,你不管我們,我們還能自己動,你到那裏去幫他們當地做點事情,幫助他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我媽媽是一個尿毒症患者,她生活在農村,我覺得我作為一個醫生,我都沒有把媽媽照顧好,而我媽媽她卻安慰我説,你在家只是照顧我一個人,但是你到了石渠你可以為更多的老百姓服務,你放心大膽的在那邊幹,我在家你爸爸會照顧我。”説完這話,陳華的眼裏全是淚花。

作為女兒,也作為母親,夏誠蘭覺得最虧欠的是自己的母親和娃娃,“我母親本來就有心臟病,我愛人也是在外地上班,兩個月才回來幾天,家裏都是母親一個人在幫我帶娃娃,對媽媽的虧欠只能以後彌補,這裡想對媽媽説聲:媽媽你辛苦了。”

“雪中送炭”

義診第二天,石渠的雪下得大了許多,“莉琴蘭華”四人趁著鄉道還能勉強駕車,又前往距離縣城2個半小時車程的八若村。她們這次要去看望的是一位叫佳姆吉的小朋友,前些時間剛在她們的幫助下去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做完心臟病手術。

“傷口恢復得很好嘛,心跳也挺有勁的,還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到佳姆吉家裏,“莉琴蘭華”就關心起了她的病情。據佳姆吉哥哥介紹,他們媽媽在2015年做了顱內手術,爸爸則在全職照顧媽媽,整個家庭一年也就兩三萬塊的收入,就算是佳姆吉在幾個月大時查出了先天性心臟病,也一直沒錢治療。“我們家經濟收入很低,這次給妹妹做手術的6萬塊錢,如果不是他們幫忙解決,單純靠自己出或者借的話,一夜之間就又回到貧窮的日子了。”佳姆吉哥哥説。

因病返貧,特別是因大病重病返貧,是脫貧攻堅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袁莉説,雖然她們以個人的力量不能直接幫到這些家庭,但她們可以作為一個橋梁,用自己的專業技術了解當地群眾的需求,從而對接甘孜州外的公益組織或者基金會,實現有大病重病到州外就醫完全免費。目前正在實施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助計劃”就是其中之一,5歲的佳姆吉小朋友正是該計劃的受益者。

1

從2018年開始,“莉琴蘭華”已經幫助到了石渠縣10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朋友,涉及醫療費用過百萬。

除了義診、傳幫帶和大病關愛,在對口支援的兩年多時間裏,“莉琴蘭華”出色地完成了對口支援的各項工作任務,為石渠縣順利脫貧摘帽貢獻了醫療力量,為當地農牧民群眾的醫療健康做了實事。當問起四人為什麼要來石渠縣這麼艱苦的地方時,大家都説,如果她們沒來,也肯定有其他人會來,既然自己來了,就一定要起到作用。

“雖説我們幾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相信今後還會有更多的對口支援幹部來到這裡助力醫療發展,同時相信國家在醫療方面的持續投入,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因病返貧終將成為過去。”袁莉對石渠縣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1

其實從2010年起,成都市就啟動了對甘孜、阿壩的對口支援,至今共有790名來自成都市各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疾控部門的醫務人員前赴後繼地前往高海拔地區,在雪域高原上建起了一條條“健康天路”……(轉載自成都人民廣播電臺新媒體)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