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奶奶”周秀芳:籌建29所希望小學 把愛心搬運到大山深處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72歲,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説,正是頤養天年、盡享天倫之樂的年齡。寧波市退休教師周秀芳卻選擇了遠離家鄉,一頭扎進湖南和貴州最貧困的大山裏支教,一教就是六年,而且還要繼續。經周秀芳多方協調,寧波、上海等地的愛心人士在湖南溆浦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學,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

66歲走上支教路

2014年,周秀芳66歲,已經退休10年的她在寧波過著安逸的生活。她不僅每個月拿著7000塊錢的退休工資,還被當地的私立學校請去當老師,年薪將近10萬元。豐裕的物質生活背後,周秀芳也有遺憾,她還有一個願望沒有實現。    

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小學三年級時,貧困的家庭再無力支撐周秀芳繼續上學,是班主任替她交了3.5元學費才讓她重返學校,這件事她一直記在心裏。

初中畢業後,為貼補家用,周秀芳做起了保姆。她服務的那家僱主,恰好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兩年的時間裏,周秀芳把僱主家書櫃裏的教科書自學了一遍,用她自己的話説,她的大學是“保姆大學”。

也正是那兩年的經歷,讓周秀芳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得以站在講臺上,直到退休。

周秀芳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走上講臺的第一天,她就許下一個心願:是老師的幫助和鼓勵,我才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當我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50歲那年,我還在李惠利小學教書,聽説江東區教育局招募去貴州支教的老師,就去報了名,但因為年齡過大被拒絕了。”直到2014年,周秀芳偶然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教師去支教,內心的那把火又被點燃了。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她帶著簡單的行囊奔赴貴州,毅然踏上了“大齡支教路”。

支教奶奶站上山區講臺

剛到貴州,周秀芳就急著家訪。四五個小時的山路,讓她帶病的膝蓋陣陣刺痛。醫生曾經告誡過她,如果不善保養膝蓋,晚年就得在輪椅上度過。而她説:“只有實地了解情況,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不到半年,她訪遍了代課班級所有學生的家庭。

2015年春節,周秀芳聽一位朋友説他的老家湖南省溆浦縣北斗溪鎮九溪江片區桐林村急需支教老師,便與寧波另外一位支教志願者孫紹富一起趕往桐林村。

那時,寧波到溆浦的高鐵還沒有開通,周秀芳坐了24個小時綠皮火車到懷化,又坐了兩個小時大巴到溆浦,再坐1個小時中巴到九溪江片區。沒想到後面的路更艱難:小麵包車在狹窄的之字形山路上“爬行”了1個多小時才到桐林村。她一路嘔吐不止,手腳冰涼。

來到桐林小學,周秀芳一看就傻了眼:三間木結構房子沒有玻璃,裏面沒接電,黑乎乎的,十多個孩子圍著三個火盆在聽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講課,老人講課説的全是方言。

周秀芳一打聽才知道,桐林小學建於1970年,由於山高路遠又不通水電,沒有教師願意來。前些年,村民出資請退休在家的舒有彪老師來給學校的16個孩子講課。

周秀芳當天就給孩子們上了一節課。課上,她説:“爸爸或媽媽在村裏的小朋友請舉手。”16個孩子中只有一個人舉手。

周秀芳決定留在這裡支教。“外面飄著雪,我們就住在農民快要倒塌的房子裏,我的膝蓋受不了,戴著護膝、保暖貼都沒有效果。我看到一個老人拄著拐杖,用我聽不懂的方言在教孩子。這個老師比我小,但人很老,走路都不會走,他什麼都教。我要留下,這些孩子需要我。”

最難時工資卡只剩3.6元    

一張木板床,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周秀芳在溆浦縣的全部家當。周秀芳捨不得為自己花錢,但為了孩子們,她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經常會送上校服、被子、文具、圖書等學習生活必需品,她還給學校買電腦。    

她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把自己的“養老錢”用得精光,而她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就對付一餐。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裏只剩下3.6元。周秀芳患有高血壓、恐高症和風濕性關節炎,雙腿腫脹行走困難。為掌握學生情況,她強忍疼痛,撐著拐杖挨家挨戶走訪,最遠的要走8個多小時。    

周秀芳説:“高血壓的藥心臟病的藥我都帶足,萬一倒下了,這是天註定的。我跟兒子講,如果我在這倒下,就把我埋在這裡好了。我現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能幫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進學校讀書。”   

做“愛心的搬運工”  

孩子學到了知識,可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一直琢磨著。

在來湖南之前,她把貴州學校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周老師,您竟然在支教!”“周老師,我能幫上什麼忙?”……朋友圈頓時熱鬧起來。建群、設基金會、購買物資,她原來的一些學生反應迅速,沒過多久,就為孩子們送去了100張鐵床和300條被子。

小小的成功啟發了周秀芳。到了湖南,她又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聊天群裏,信息更加全面、直觀。她早年在象山縣石浦小學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立即趕到了桐林小學。現場看了學校之後,張剛對周秀芳説:“周老師,這樣的學校不行,您在這兒教課、學生在這兒上課都不安全,拆了,我來造。”他決定出資40萬元,委託周秀芳重建桐林小學。   

周秀芳説:“我當時就掉眼淚了,40多年前的學生居然能夠這樣來幫我,他賺錢也不容易,居然要拿幾十萬塊錢來幫我。他説,周老師,我向你學習,我們要做有愛心的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周秀芳的牽線搭橋下,張剛及其大學同學、愛心企業家、石浦鎮政府又陸續出資建立起多所愛心學校。

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信任周秀芳,通過她捐建學校。如今,經周秀芳牽線搭橋,寧波、杭州、上海等地數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到湖南溆浦山區,捐建希望小學29所,結對幫扶近400名貧困生,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   

最大的收穫是“欣慰”    

為幫助山區真正擺脫貧困,從2017年起周秀芳開始了新的探索。她以支教為“支點”,嘗試在勞動力轉移、産業扶貧等領域進行幫扶,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

湖南溆浦縣的生態環境好,種茶有著天然優勢。周秀芳琢磨著,如何能把溆浦瑤茶做大做強。  

周秀芳説:“有學生在寧波有工廠,他就跟我講他們好多物資和錢都拿過去了。他説,周老師你可以讓他們到這邊來打工,現在能夠拿到7500塊一個月了。將勞動力輸出過來,然後這邊幫他們銷售茶葉。”  

現在,周秀芳又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女童家園的建設上。為了照顧周秀芳,兒媳婦辭掉了在寧波的工作,來溆浦陪伴周秀芳。支教助學、捐建學校、精準扶貧,周秀芳的愛心之路一直在延續。

有人曾問72歲的周秀芳,你這樣拼到底收穫了什麼?她説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欣慰”,為了眾人的支持欣慰,也為愛心的傳遞欣慰。周秀芳表示自己仍要繼續把“愛心搬運工”做下去。(文/高士佳)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