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航天工匠馮輝:20年“拼”出精益求精

大國工匠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嗖……”一道完美弧線11.89米,鎖定單位運動會鉛球冠軍,憨厚、敦實的馮輝站在領獎臺上,充滿生氣、光芒耀眼。這一刻,正如無數次經馮輝之手裝配完成的飛航産品,在天空中劃過完美弧線後綻放的耀眼光芒。

馮輝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239廠總裝中心裝配工,工作20年,親歷、見證航天産品總裝集成的發展變遷。

1/400的差異

總裝,顧名思義就是總體裝配,是産品集成的最後環節,是將各零散部件拼接在一起的關鍵步驟。如果用電腦舉例,就是“攢機”——將常人眼中雜亂無章的螺釘螺帽、電纜線頭合成性能完備的高科技産品。

馮輝生於1981年,作為總裝操作工進廠,今年已是第20個年頭。20年一釘一線的鑽孔、搭接,讓他成為總體裝配專業的專家級技師。“我參加工作的時候,每人只負責一道裝配工序,或者裝配金屬結構,或者搭建螺釘、敷設線纜,再或者選擇電纜測試。”

在同一崗位深耕細作20年的馮輝,已經輪轉過各道工序。其間,他自學了産品結構力學知識,掌握螺釘螺帽鉚合技巧;輔修了電路原理課程,熟稔敷設線纜方法,做到架設通電導線互不干擾。

每當接到産品圖紙的一刻,馮輝的腦海中總能程序化地生成産品三維立體模型,每個零部件自動找正位置,自然而然地搭建成為智慧化産品。

對於裝配環節輕車熟路的馮輝來説,最艱難的環節莫過於交付前的“多餘物”檢查。航天産品精密度高,裝配完畢,産品體內不允許出現“多餘物”。出廠檢驗,産品中哪怕有一顆不小心遺落的螺釘,也只能整體拆卸重新裝配。

“裝起來容易拆下來難,二次裝配會比第一次耗費更多時間精力”,提起這個,馮輝皺起了眉頭:“我們計算過,即使結構簡單的産品上也會有400余個不同的螺絲釘,每個螺釘的直徑、長度相差不過1毫米,幾乎無法用肉眼辨別。”

馮輝帶領他的團隊向外科醫生借鑒經驗,在“手術”前將400個螺絲釘分門別類,分層放在不同的格子裏,每個産品的螺釘定額定量,形成單件配套物料盒。裝配完成後,一旦發現少了一顆螺釘,就會重新檢查當天的工作流程,因而有效地避免了“多餘物”的産生。

“裝配次數多了,400個釘,憑手感就能辨別出來。”馮輝笑著説。

懸浮的部件

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無時不刻不牽動著總體裝配人員的心。因疫情影響,前道工序滯後,逐次累加給總裝帶來巨大的進度壓力。然而對産品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要求總裝工人以清醒的頭腦、精細化的操作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5月,馮輝接手的項目上線以後,他就開始思考整體裝配的完整流程。首先,産品劃分模塊分頭組裝,最後拼接合攏。最讓馮輝擔憂的就是合攏,因為它就像太空艙對接,一旦失敗,就會面臨産品報廢、前功盡棄的局面。

馮輝曾經在這裡經歷過人生最重大的失敗,當時的場景他記憶猶新——那還是生産任務最緊張的時期,眼看總裝進入最後環節,現場左邊兩個工人,右邊三個工人,兩邊合攏,大功告成。然而産品接電立刻冒了煙,設備燒燬,造成重大裝配失誤。

馮輝氣餒了,沮喪了,最難過的是對不住日夜加班焊接電纜的姐妹,以及兄弟單位的設備。

知恥而後勇。馮輝放下心裏的包袱,一點點查找原因。他發現在對接過程中,由於線纜過長“炸毛”而引發短路,這是不易避免的操作誤差。此後的幾年裏,馮輝班組每當做到對接環節,都是小心再小心,一個工序常常耗費數小時,即使加班也要避免犯錯。

困擾馮輝多年的問題,因為一次乘坐高鐵帶來的靈感而得到解決。他聯想到了磁懸浮列車,“懸浮”對接的念頭打開了他的思路。

馮輝出差回來沒顧上回家就匆匆趕到技術組,將這個想法和盤托出。這與廠裏總裝自動化的設想不謀而合。“我們不用磁懸浮,而是選取更為簡單易行的氣懸浮,利用大氣壓將對接部件頂起來,”車間書記劉岳麓説,“産品懸浮在操作臺面上,只需要兩邊各一個工人抻直導線,就能有效避免線纜過長的問題。”

而且,懸浮的部件隔絕了物理的碰撞和摩擦,大幅減少産品可能出現的劃痕劃傷。一個靈感改變了總體裝配的模式,裝配人數減少、裝配質量提升,降本減員增效。

以此為契機,239廠總體裝配專業與哈工大聯合建立實驗室,馮輝作為高級技師加入團隊,帶領總裝從手工裝配向自動化、智慧化轉型升級。

總裝人制勝的法寶

這些年來,馮輝班組裝配的各型號産品,每件少説也有幾百斤,通常需要5至6個人同時操作。作為班組長,馮輝深知,總裝從來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班組成員的緊密配合才是總裝人制勝的法寶。

怎樣增強班組凝聚力,馮輝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平時裝配過程中,班組長馮輝總是在工人四週走動,他不是在閒逛,而是在觀察每個組員的裝配能力。他按專業將一個組又分成結構、線纜、管線、測試等若干個小組,每組兩個人,以技術能力劃分為一崗、二崗,一崗帶著二崗幹,心思細膩的做測試,體態健碩的做裝配……

馮輝還在觀察班組成員的一舉一動。因為認真嚴謹的工作環境帶給總裝人沉悶的感覺,他們在工作場合很少家長裏短,談論自己;只有細心的班組長才能發現班組成員情緒的變化。

一次晨會後,班組新員工小張在車間休息室發呆,若有所思。馮輝覺得哪不對,找來小張的好友一問才得知,小張的孩子在上學路上因意外被送到醫院,現在情況不明。

得知此事,馮輝立刻安排小張去醫院,同時聯絡醫院儘快對孩子進行救治。

“在工作中丁是丁,卯是卯,一絲不茍,”與馮輝一道進廠的師傅王偉説,“在生活中,他跟我們是肝膽相照的好兄弟。”

“我們班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個人情緒影響工作,”馮輝説,“只有全組上下一條心才能人心齊,泰山移。”

投擲鉛球、裝配大塊頭産品,身形健碩的馮輝有著縝密的思維,堅韌的意志。成績背後,是他孜孜不倦的深入思考和日復一日的精準手感,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無限忠誠。(攝/封曉東 文/黃曉黎)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