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市場不買國學的賬,咋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2日 14:2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9月1日,人大國學院開始接受04級學生報名。當天僅有十來個人報名。 學生小許覺得辦國學院欠考慮,就業、授予學位都會有問題,到了大三選擇研究方向,將來只能選擇文學、歷史、哲學、三個方向的碩士之一,還不如直接換專業。(《華夏時報》2005年9月2日)

  人大設立國學院,給予國學教育的規格夠高了。國學教育,從“班”直接晉陞為學院,其跨越幅度之大,超乎正常的辦學規律。然而,等到萬事俱備,只等學生報名了,真正報名的學生寥若晨星,這不能不讓新設立的人大國學院有些尷尬。雖説只是第一天,還有足足7天的時間可以坐等04級的學生報名,但意想中的第一天“開門紅”沒能實現,恐怕後幾天出現戲劇性變化的可能也不大。想轉學國學的,第一天就該興致盎然來報名了;沒興趣的,也不大可能突然間改變主意,給冷落的國學院招生助興?

  中國人愛説,“騎驢看唱本——走着瞧。”多年來,一些致力於國學保護、國學教育的高校和人士,先後在北大、武漢大學,開設過“國學班”。結果怎麼樣呢,不是偃旗息鼓,就是有始無終。應該説,“市場”早已告訴“國學班”:不符合市場需求。缺乏市場需求的學問,即便業內人士再極力倡導,有關高校再給予辦學方面的鼎力支持,國學辦能不能辦得下去,關鍵要問問學生,他們的感受怎麼樣。聽聽學生的心願,他們覺得國學專業就業前景不可樂觀,甚至反對學校匆忙設立國學院,雖説這樣的言論只代表其個人,卻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沒有學生這個知識“消費群體”的認可,辦學教育者的滿腔熱情,只能是“野地裏烤火一面熱”。臉上有點挂不住事小,真的招生不起來,那才是最大的麻煩。

  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尊重市場,其實包含着尊重學生的意願。一個項目有沒有可行性,在決定上馬前,尚且要進行一番市場調查,等掌握了可信服的第一手數據後,才敢定奪。教育亦然。假如設置新專業、新院係,幾個領導一碰頭,關門開會就拍板,“民主”是民主了,可是,這樣的“民主”是閉門主義的民主,不是市場主義的民主。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新學期開學了,筆者原先兼任的三個班開始按選修方向分頭上課。我考慮着為管理方便,重新分班。9月1日晚上,召開班會,沒想到99個學生,只有一個舉手同意。當時的窘迫感,可想而知。這表明,我沒有進行事前的“市場調查”,忽視了學生兩年多來形成的班級榮譽感和班級感情。最終,只得尊重學生的意願,不提這個話題。

  言歸正傳,假如人大在設置國學院之前,廣泛徵求全校學生的意見,聽聽學生是怎麼看待國學的,問問他們願意不願意轉到國學院讀書,再請他們為醞釀中的國學院預測一下前景如何,有了較為豐富的市場調查資料,國學院究竟是辦還是暫停開設,領導心中該有數了。

  保護國學,不妨在高層次教育中適當展開,讓本科學生肩負起保護國學的重任,不太現實。硬要本科生選修,他們不買賬,國學院該咋辦?(作者: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