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0日 10:00 來源:
新聞晨報消息:
“發現”之憂改進未提高安全性
“發現”號此次太空之旅,是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失事後航天飛機首航。為了讓“哥倫比亞”號的悲劇不再重演,美宇航局在兩年多裏投資30多億美元、從6個方面改善航天飛機的安全性,而“發現”號的這次飛行任務之一就是要檢驗這些改進措施。
然而“發現”號險情迭出的太空旅程表明,耗費鉅資的改進工程並未顯著提高航天飛機的安全性。
7月13日“發現”號首次試圖發射,就因為液氫燃料傳感器的故障而在最後關頭推遲,美宇航局的工程師隊伍直到真正發射之前,還沒有把握徹底解決問題。而7月26日發射時,“發現”號的絕熱泡沫材料和絕熱瓦又出現脫落,其中的一塊絕熱泡沫材料重近400克,美宇航局局長格裏芬在事後承認,航天飛機未受損傷“實在幸運”。
隨着“發現”號在軌道上運行,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一是機腹部伸出的兩塊絕熱瓦縫隙填充材料,使宇航員要進行太空維修才能解決;二是機頭部位舷窗下的絕熱材料松動,使宇航局要召集空氣動力學家驗證其是否會危及着陸。
“發現”之憂公眾産生焦慮質疑
太空中的“發現”號頻頻遇險,迫使美宇航局再次推遲了此後的航天飛機發射,也使公眾産生了焦慮和質疑。《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等媒體,近日來接連發表文章説,許多美國人已經不敢觀看“發現”號此行特別是着陸階段的電視直播。民意測驗也顯示,更多人正對宇航局維持航天飛機的努力失去信心。航天史學家霍華德 麥柯迪説,這“對美國的信心是一個打擊”。
"發現"之憂航天計劃面臨壓縮
"發現"號的未來在哪?繼續遨游太空?還是告老還鄉?
"發現"號返回地球之前,美國政府高官們已經開始對是否壓縮航天計劃展開了討論。支持者認為,美國航天計劃近年來遇到了很多麻煩,如果壓縮該計劃,不僅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而且不用讓宇航員們面臨生命風險。一些議員甚至表示,如此鉅額成本,不值得納稅人掏腰包。
於是一些美國官員建議,既然如今這代航天飛機不能100%保證安全,不如讓它們全部退役,NASA應加速下代航天飛機的研製,直到能夠更加安全地承擔飛行任務之後再恢復載人航天飛行。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後,一些機構和人士提出了不少批評,認為美國政府和宇航局不應該繼續發展風險極大的航天飛機項目,推行月球及火星的探險計劃,而且許多太空飛行並不具備太大的科學價值,管理漏洞很多等等。而此次"發現"號的幸運躲過撞擊,更是讓人們為它捏了一把汗。
儘管部分美國人對載人航天飛行的支持熱情有所減弱,但美國國會卻仍對航天計劃十分熱衷。美國宇航局也一直試圖説服國會增加財政撥款,理由是他們會對航天飛機的安全性進行改進,還能增加就業機會等。
"發現"號是告老還鄉?還是繼續充當英雄?答案就在不遠的未來。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