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8日 11:06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石油價格是牽動全球經濟最敏感的神經,石油利益也是影響世界戰略格局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今的國際新聞要是涉及到了石油,就會有“戰略”、“安全”這些詞兒接二連三地跳出來。這就是西方媒體關注中海油競購優尼科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優尼科是老牌號,在美國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九,但它
近年來因經營不善,虧損累積,早就成了收購目標。這些都不是新聞,新聞是收購者中忽然冒出了個中海油。“石油+中國”,對那些盯着中國找新聞的西方媒體,這無疑是一個可以炒作的大題目。本來是中國企業依據國際慣例採取的商業行動,卻被涂上了一層重重的政治色彩。在西方媒體諸多描述中海油競購的報道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中國的崛起。
中海油競購的消息傳出後,有些美國人不理解,有些美國專家表示擔心,也有美國議員要求對此案展開徹底調查。這些本無可厚非,因為石油畢竟是戰略味道最濃的産品。但值得警惕的是,有人借此案惡意炒作,他們借用“能源戰”這樣帶有硝煙味的詞兒,聳人聽聞地説什麼“這將會有助於中國壟斷石油供給,通過破壞美國的能源來源和經濟而威脅美國的安全”。
其實,中海油競購對美國來説,表面看是新問題,實質上還是老問題,即美國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美國著名學者、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先生説過,“當中國進入世界市場時,她的競爭優勢將迫使美國和其他國家去思考它們自己國家的基本對策,這就要求變化,而變化是痛苦的。”既然中國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那麼像中海油競購這樣的事情或遲或早總會發生。對華盛頓的某些人來説,這一天似乎來得早了一點,他們還沒有作好準備。
不久前,布什總統在談到中美關係時,用了“非常複雜”這個詞,他稱中美既是對手更是夥伴。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是對手?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又是夥伴呢?布什總統沒説,也不好説。中海油競購就反映了美國對華政策的這一深刻矛盾。
隨着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像中海油這樣的公司具有了走向世界的實力,華盛頓無論是繼續以“遏制+接觸”的老套路來應對,或是採取既要最大限度地獲利,又要積極防範的策略,都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困局。比如,按照某些人士的設想,美國應該在能源方面制約中國,那當然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不少麻煩,但這樣一來,美國還能與中國保持所謂的“接觸”嗎?還能最大限度地從中國的崛起中獲利嗎?這就是中海油競購問題對華盛頓的考驗。(丁剛)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