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5日 13:53 來源:
據南方網消息:國務院將在近期出臺的《關於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自醫改爭論出現以來,國務院出臺的首個關於醫改的正式文件。2005年12月27日,國務院已經召集全國10個省會城市、6個地級城市、2個縣級市的主要領導和有關負責人座談,《決定》已經基本定稿。《決定》明確城市社區衞生服務“屬於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提出了到2010年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服務”的藍圖,由此可見:百姓“看病難”將在十一五期間成為歷史!
要解決好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解決普及衞生服務的問題。目前,我國只有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城市社區衞生服務,大部分中小城市都沒有社區衞生服務。《決定》要求2010年普及社區衞生服務,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市將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城市人口覆蓋率達到80%。同時,《決定》中還明確,要維護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質,注重衞生服務的公平與效率,防止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復旦大學醫學院教授陳潔説。“社區衞生服務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是城市公共衞生的基礎,應該是全體居民人人享有的。” 對如何達到這樣高的覆蓋水平,《決定》中有細緻的規定。“在大中城市,政府原則上按每3萬~5萬城區居民設置1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並根據居民衞生服務的需要,下設若干社區衞生服務站。” 對具體的實現步驟,《決定》中同樣已經勾勒明確。“東中部地區地級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區省會城市應加快發展,提前實現。”而且,“經濟較發達的縣和鄉鎮,可以借鑒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做法,加強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建設”。
要解決好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解決好經費問題。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在公共衞生服務上投入不足。目前,我國公共衞生支出佔整個GDP的比重為0.9%,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在一些發達國家,這個比例更高達40%。對此,《決定》給出了確定無疑的答案:發展社區衞生服務的責任在地方。此處的地方就是地方政府。今後,各級政府要建立對社區衞生服務穩定的投入機制,調整衞生投入結構,新增城市衞生資源主要用於社區衞生服務。具體説來,政府對公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應按照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政策,建立規範合理的收支運行管理機制,同級財政根據社區人口、當地發展水平、衞生狀況、服務數量、本地綜合醫院的工資水平等因素,採取定額補助和綜合補助等方式,核定日常經費補助,配備必要的基本設備和房屋等設施,維護公益性質和日常運轉。國務院要求省、市財政應該對區級財政給予必要的支持,中央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必要設備配置等項目給予適當支持。
要解決好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必須加強醫療機構的內部管理。按照《決定》的思路,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依託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確定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不允許以賺錢贏利為目的,經費不足由政府按照下去內人頭數量進行補貼。但是,如果整個醫療系統的管理,特別是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內部管理跟不上,還是不能解決好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是醫療系統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在職能上要明確分工,避免雷同服務,杜絕醫療資源的配置混亂,恢復轉院接診制度,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只能是“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和疾病預防、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指導、殘疾人康復等適宜的公共衞生服務”。大型醫院應集中力量從事危急重症和疑難病症的救治。二是要加強對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療隊伍建設和硬體設施設備的建設,要使他們具備足夠的公共醫療衞生服務能力。三是要加強對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內部運行過程的監督管理,不但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不能動不動就把病人向上級醫院轉去,隨意推卸責任,而且要合理收費,切實保證政府投入用於百姓的治病和吃藥上,還不能使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和人員躺在政府懷抱裏吃“安泰飯”,政府財政不能養懶人,要充分調動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近年來出現的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已經激發了百姓普遍的不滿情緒,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的安寧和政治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改革的攻堅進程和完成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次國務院《決定》找到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地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是一項廣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期望各級地方政府切實認真地旅行起責任來,一定要在“十一五”期間,讓百姓“看病難”成為歷史!(作者:黃草坪)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