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2日 14:35 來源:
到2005年末,我國藥價已經過17次大規模的降價,但患者看病貴的“頑症”依舊沒有得到徹底解決。12月20日,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瀋陽部分醫院已開始對單病種治療費進行最高限價。有關專業人士指出,這實際上就是醫院降價的開始。(據12月21日《瀋陽晚報》報道)
昨天,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佈《北京居民生活狀況滿意程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市民對北京市醫療衞生體系的總體評價為不滿意,認為現存問題最突出的是就醫費用高。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是反映醫療和藥品價格貴的呼聲高達81.6%。就醫費用高是民眾公訴的心聲。惟有醫院的價格降下來了,百姓才能真正受益,這是當前最現實的現況。
此種現實環境之下,有不少人樂觀的認為,瀋陽市這幾家醫院的降價舉動,揭開了醫院降價的序幕。但筆者認為,當前,醫療行業實質性的大幅度的收費降價風並不會颳起,民眾能從中獲益多少,還是不容樂觀的事情。
當前,是國有和民營醫院並存局面。多數國有醫院挂的雖然是公有醫院,人民所有制醫院,但實際上其已經作為逐漸走向獨立的市場個體處於和參與市場競爭之中。絕大多數醫院或明或暗的都把實現利潤和獲取經濟效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想回到計劃經濟年代,行政指令規定某種病應該收取多少費用,當前是不現實的。但是為何在醫療市場化趨勢之下,醫療價格為何不能在競爭要素作用之下降價,走向合理的符合民生的範圍之內呢?
一個重要市場機制是:市場競爭促使産品和服務質量提高、價格下降,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費者。而當前,由於最優秀的醫療資源,最先進的醫療設備,最優質的醫療技術,最優惠的國家政策傾斜,都集中到了佔主流的省級大醫院,市級人民醫院身上。他們自然和其他生存唯艱的小醫院和尚幼小的民營醫院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而這些佔據了壟斷資源的大醫院群體自然可以面對醫療市場競爭,面不改色,奢望他們自願把醫療價格降下來,總不現實。而那些真心依靠降價來贏取患者的醫院還是不多。看看身邊的醫療廣告,有幾家醫院不是天天打着降價口號的。還很現實的一點是,患重病的病人,是往優質技術的大醫院送,還是往價廉技術則處於劣勢的小醫院送呢?相信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送的多半還是前者。
醫療價格惟有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真正的得到促動,走向合理的價格範圍。而只要這些壟斷了優質資源的大醫院依舊依靠壟斷資源參與市場競爭,行業醫療價格就很難下降。但基於行政與市場成分紊亂的醫療衞生現況及衞生部門的未來決策尚且模糊的現實,醫療價格是通過行政手段降下來?還是要依靠市場之手的作用?當前還是個謎團,所以我們不能做醫療降價風就要來臨的美夢。
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部門的大智慧和大魄力,才能引導和制定出合理和科學的醫療改革措施。畢竟,13億人民的看病問題即使放在任何國家,都不會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但過去系列的過程中,對政府衞生部門最重要的一點啟示應該是:不能犯重復的錯誤。(吳帥)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