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31日 13:43 來源:
已進行搶救工作23天的廣東興寧大興“8.7”礦難,8月29日傳出信息:廣東省搶險救災指揮部經過認真研究並報廣東省政府同意,決定終止搶險救災工作。與此同時,大興礦難賠償金於8月30日起發放,每位遇難礦工賠償20萬元,失蹤遇難礦工姓名將刻在碑上。(見新華社、《南方日報》2005年8月31日消息)按過去某些地方礦難發生後某些網站的習慣,若出現這種情況,會成網評的焦點。然而,令人們注目的是,“終止搶救的消息”傳出2天來,大多數網評除對遇難礦工表示致哀外,對礦難發生所在地政府的決定比較諒解。諒解原因之一恐是落實知情權,礦難搶救全過程一一呈現在公眾面前。
終止搶救乃因搶救無望。搶救指揮部一直在國家相關部門、廣東省和梅州市政府直接指揮下進行,而專家組則是指揮部“高參”。人們看到,自從發生礦難以來,“礦難搶險救援指揮部及全體搶險救援人員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堅持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絕不輕言放棄的工作方針,始終以積極的姿態,旺盛的鬥志,齊心協力,艱苦奮戰,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加大抽排水力度,全力以赴救援被困礦工”。據悉,興寧市投入的搶險資金已達2000多萬元,給興寧地方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見《廣州日報》2005年8月30日一版)儘管搶救工作已歇盡全力。但是,現實的狀況表明,如專家評估意見,井內水面以下被困礦工已無具備生命生存條件,也就是説,井下礦工生還無望。更加嚴重的是,繼續搶救,又會引發新的安全隱患。由於興寧煤礦地質情況複雜,礦井透水量巨大,開採混亂,透水後井下原有管道和設備遭到了破壞,隨着水位下降,追排水到了一定深度後,搶救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專家組認為,如果遇到潛水泵故障或者停電導致忽然停機,以及透水通道過水量、涌水量突然增大等情況,會導致抽水井水位突然上升,直接威脅井下搶險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見《南方都市報》2005年8月30日A04版)
人們看到,終止搶救是迫不得已的,也是實事求是的。假若只憑着“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感情情緒,要通過抽排水,將搶救工作進行到底,非但撈不出屍體,恐怕還會出現新的事故。因此,在搶救確實無望的情況下,果斷終止搶救是非常理智的。
廣東興寧“8.7”礦難終止搶救的決定既在專家們集思廣益下決策的,同時也是礦難信息透明的結果。對礦難,尤其是特大礦難,人們都表現空前的關注,這是國人良心的顯示,也是政府以人為本的體現。面對礦難,人們都抱着“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心態。過去某些地方出現礦難之所以引發媒體屢屢批評、引發人民群眾的不滿,乃因對礦難實行“封鎖”政策。人們看到,此次礦難從8月7日發生之日,各路新聞媒體就派出記者在“第一時間”駐守現場,當地都毫不保留地向媒體提供當天礦難搶救進度情況。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大興礦難既天天傳出領導層的動態和救災進展情況,媒體也不斷地披露相關內幕,這就給人們一種“知全”的感覺。據悉,廣東省委宣傳部專門設立興寧礦難新聞組,每天為到大興煤礦採訪的記者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此舉贏得了眾多中央和外省媒體的好評,連香港鳳凰衛視也公開讚揚廣東對於重大礦難事故公開的態度。(見《南方都市報》2005年8月30日A04版)由此看來,礦難信息透明與不透明,效果不一樣。礦難儘管是令人痛心傷心的,但礦難信息透明,使人們知道礦難搶救過程及礦難原委,既給公眾分析礦難提供情報釋放情緒,又給公眾對相關官員的表現提供“打分”的憑據,同時還是落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的體現。
落實人民群眾知情權,是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對於礦難的知情,就要“知全”,即要求將礦難的原委、搶救過程、處理結果原原本本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做到了“知全”,效果往往是好的,“後遺症”可能是會減少。“知全”往往並不容易,某些“內情”恐怕會觸及某些官員的失誤,因此只有以人民利益為重,才能有廣闊的胸襟,認真接受公眾的批評。
引發123個礦工遇難的廣東興寧“8.7”礦難是令人悲痛的,其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但是,礦難23天后終止搶救工作決策獲得公眾的認可,這一點卻不失為各地借鑒:礦難“知情”就要“知全”,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政府決策實施。(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