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新春走基層 丨 大山裏來了“小村醫”
面孔 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4年02月09日 10:58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彭俊):汪姝麗是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秦許鄉衛生院的一名基層醫生,今年是她成為鄉村醫生的第六年。

汪姝麗是一名95後女孩,岷縣本地人,2018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專業學的是臨床醫學。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報志願那年她選擇了報考免費醫學定向生。

她是慢熱的性格,再加上鄉里年輕人很少,剛到衛生院工作時,她並不太適應這裡的環境。隨著工作時間越來越久,她意識到基層條件雖然艱苦,卻擁有在大醫院難以收穫的“額外的饋贈”。

汪姝麗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心態。她先後放棄了到蘭州某三甲醫院規培和調回縣裏的工作機會,成了他們學校同專業同級學生中目前留在鄉里最久的人。

鄉鎮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堅力量,承擔著“最後一公里”的醫療衛生服務。汪姝麗介紹,基層醫生的日常工作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臨床收治病人;另一類是公共衛生方面的項目,譬如對慢性病患者進行隨訪,對兒童發育狀況進行隨訪,對老年人進行體檢等。

岷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麓,屬高原地貌,平均海拔2700米,牧區牧民們飲食以高熱量、高鹽食物為主,因此許多老人都患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

在跟隨村醫隨訪的過程中,汪姝麗發現,有的老人及其子女都不識字,常將降壓藥與感冒藥弄混。大多數老人都沒有堅持服藥的習慣,“今天難受了就吃,明天好點了就不吃”。因為不按時服用藥物,在老人家裏時,她經常會看到落滿灰塵的藥盒,甚至有的藥物已經過期一年之久。在她看來,很多時候,影響老人生活質量的並不是硬體設施,而是健康知識的缺乏。

有一次,汪姝麗和村醫一起下村進行高血壓隨訪,在路上碰到一位村民,對方説他奶奶在山裏,“每天都感覺暈乎乎的”。他們把奶奶接到山下,奶奶血壓很高,後來得知老人喝的藥不對症,再加上身邊子女健康意識比較淡薄,日常缺乏監督。汪姝麗和村醫給老人開了降壓藥,叮囑她用藥的注意事項,還特意把每天要服用的藥單獨包好放在一起。

那天從山上下來後,汪姝麗一直惦記著這位奶奶,後來她又找時間去了一次對方家裏,老人見到她很高興,把家裏的土雞蛋塞給她,她很感動,“我能看出來那個雞蛋對她來説很珍貴”。

每次下村為老人問診時,許多老人都會熱情地留她在家吃飯,曾經還有一位視力不好的老人,費了很大的功夫給她納了一雙鞋墊。正是在鄉村遇見的這些善意,讓她變得捨不得離開。

她剛到醫院工作時,得知很多來看病的老人身上沒帶夠錢,就會去找老院長借。從縣裏到鄉里的上班路上,如果碰到趕集或者看病的老人,老院長都會捎他們一程。鄉村相對簡單的環境,讓她能夠在畢業多年後依然保持著學生時代的赤子之心,“很幸運,也很珍貴”。

汪姝麗覺得學醫能讓自己收穫幸福感,而在鄉村做醫生,這種幸福感會更加強烈。和大醫院相比,基層醫生服務的群眾相對較少,尤其是村醫,對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都十分熟悉,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情感連接也更加緊密。

汪姝麗喜歡攝影,經常下村為老人們拍照,“把奶奶們當成小女孩去拍”,她很珍惜能擁有和老人在病房之外的回憶。她將為老人拍攝的照片發到社交平臺上,有網友評論稱“這是一種很新的醫患關係”。

在汪姝麗看來,和很多同學相比,自己並沒有達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標準。她認為精神滿足同樣重要,而在鄉村,她收穫了這樣的滿足。

編輯:王靜遠責任編輯:李夏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