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軍事頻道 > 滾動新聞

戰爭啟示錄(七)生物戰爭時代

發佈時間: 2013年10月24日 2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掃一掃,立即關注!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微博

原標題:

 

  本節提示:隱瞞近半個世紀的基因戰爭構想

  美國乾脆根本就不加入這些協議,因為這些協議可能會對它的研製計劃有一些限制。到二戰結束的時候,實際上美國的化學武器計劃已經相當成熟,並且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這個時候由於戰爭馬上就要結束了,而且美國的核武器已經投入了應用,因而它的生物武器並沒有顯露出來。和核武器不一樣,因為核武器已經使用了,它就擋不住公眾對這個問題的議論,但是由於化學武器並沒有使用,所以美國嚴格限制民間對這個問題議論。在1947年,當時擔任陸軍參謀長的艾森豪威爾就下令禁止對生物武器計劃進行披露。1949年美國國防部長又説美國只研究防禦性的生化武器。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以蘇聯威脅為藉口,打著開發防禦性生化武器的旗幟,在本土和其他國家進行了大量的相關實驗。朝鮮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從1950年重新制訂了關於生化武器的使用政策,實際上給在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正式開了綠燈。它的政策當中有這麼一條,説在一次全面戰爭中,美國將使用這種武器以提高軍隊的效率,而這種武器的決定權在總統。就在這一年,美國陸軍還在守則中刪除了一條,即生化武器只做報復之用,這個內容被刪除了。就是説你在使用生化武器的時候也可以像常規武器一樣,不用擔心其它問題,美國特別強調沒有參與任何現行的有關禁止或者限制相關武器的條約,因此是可以使用的。整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以史無前例的熱情推動著生化武器的研發,並和英國合作進行了大量的生物戰實驗。

  在1969年11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忽然在白宮發表講話,宣佈美國放棄生化武器。到福特政府的時候又正式宣佈《日內瓦議定書》,同意在未來戰爭當中限制使用化學武器。一邊是之前大規模地研發這種武器,突然又宣佈要放棄,為什麼政策會有這麼大的轉折?

  我們如果再回顧一下歷史,在美國宣傳蘇聯威脅最嚴重的時期,雙方的核武器達到了均衡,而美國突然宣佈自己要放棄生化武器或者停止生産生化武器,為什麼呢?四十多年以後問題才被揭開,因為美國到了1969年,它的基因技術已經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已經擁有了遠比生化武器和生化戰更先進的東西,就是基因武器和基因戰爭這樣一個構想。

  1973年,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創立了DNA的重組技術。1976年基因工程進入技術開發階段,生産出了人工胰島素,生長激素和干擾素等等一批特效的新藥。從這個時候起到現在,美國的生物遺傳工程,像它的電子信息網絡技術蓬勃發展一樣,呈現出爆炸式的態勢。  

  (3)2006年5月,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公佈了人類第一號染色體的基因測序圖。2012年,在美國和瑞典的共同研製下,對人類DNA進行修改的基因技術問世。在科學界歡呼基因技術進步的同時,在其他領域不免有人提出疑問,説歷史上任何新的科學發現,都可能被用於軍事。回想科學家發現了細菌,以後出現了細菌武器,科學家發現了核裂變現象,不久出現了核武器。那麼,現在基因工程發展到這個程度,會不會成為新的基因武器呢?  

  本節提示:基因武器為何稱"世界末日武器"

  實際上這個推論我覺得應該是多餘的,因為歷史早已經印證了,它是不以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了新的技術,而這個技術又能夠應用於軍事領域,最後就會成為武器。

  有專家指出,基因武器運用於戰爭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有的人估算,用五千萬美元建一個基因武器庫,那麼它的殺傷效能將遠遠超過用五十億美元建造的一個核武器庫。國外有一些科學家説,只需要二十克的超級熱病毒基因武器就可以讓全球六十億人全部死於非命。因此很多人把基因武器也稱為世界末日武器,又叫終極武器等等。幾年前英國的生物學家就斷言,基因武器的問世不會晚于2010年,因為他們這些歐美國家在基因武器研製中都是走在前列的。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還披露説,以色列軍方曾經研製了一種專門針對阿拉伯人而對猶太人沒有危害的一種基因武器"人種炸彈"。這個研製計劃由以色列的一個生物研究院負責,該研究院是以色列研製生化武器的秘密中心。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政府每年用於生物工程研究的費用高達幾十億美元,位於馬裏蘭州的美國軍事研究所其實就是它的軍事武器研究中心,那裏的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研製了一些具有實戰價值的基因武器。

  俄羅斯有一家報紙報道,這個報紙叫《生意人報》,報道説俄羅斯基因安全研究所的主任曾經説過,目前西方一些國家確實在研究基因生物武器,並且這些研究已經達到了可以消滅一個組織的階段。俄羅斯情報人員認為,世界上有10-15個國家已經制訂或正在制訂基因與生物戰計劃。在這個方面的報道,大家從網絡上或者其他出版物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證據。關於基因戰並不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問題,它事實上是存在的,是軍事理論界和學術界一直在爭論的一個問題。俄羅斯人説美國和英國的基因武器多麼發達,那麼美國反過來又説俄羅斯一直處於世界基因武器的領先地位。俄羅斯目前仍有四個實驗室,主要從事生物戰劑包括基因武器的研究工作。

  基因武器和第一代生化武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針對特定的種族和人群甚至是個人來開發基因武器,可以説它是現代基因技術和傳統生化武器的一種完美結合。這個武器一齣現,便超過了核武器化學武器,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武器庫中最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有人也把它稱作"王中之王"。有一些人也從這個理論當中推斷,假如A國針對B國人的基因特性,開發出有針對性的基因武器,它會在爆發傳染病這種欺騙性的掩護下,很輕易地就完成種族滅絕,最低限度也可以對這個國家的國民造成大規模的心理恐慌,甚至陷入整個社會的癱瘓。基因武器不僅可以在人種這個層面上進行大規模的攻擊,它還能夠達到對個體進行區別攻擊。2012年11月美國《大西洋月刊》曾經披露,它説近年來隨著DNA基因組設計技術的突飛猛進,美國很容易製造出為某國首腦特別打造的DNA病毒,這是最新型的殺人于無形的恐怖武器。除巡航導彈"定點清除"之外,這是另外一種精確的獵殺。  

  (4)基因武器本身具有高隱蔽性,除了藥片、製劑散發以外,還可以隱藏于飲用水、食品,以及其它的一些能夠接觸到的東西。你沒辦法按照常規的思維進行防禦。生物基因武器從醫療領域,向軍事領域悄悄延伸,實際上也自然而然地向其它領域延伸。  

  本節提示:如何看待基因戰

  陰謀是政治的本質,並且構成了人類的全部歷史。斯諾登出現之前,如果當時有誰説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量計算機和電信設備中裝有它的軟體,可能有美國預留的後門和陷阱,是不安全的,他肯定會被嘲笑為在散播美國陰謀論,是冷戰思維。當斯諾登出現以後,這些人全部啞口無言了。斯諾登説,美國的黑客軍團通過它的硬體和軟體設備,通過它的各種組織,已經深深地潛入中國網絡達15年了。可是在過去15年中,沒有多少人去想這個問題。

  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人把一些神秘的常規醫學知識、難以解釋的一些事件和生物戰、基因戰相聯絡的時候,也會有一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説這是無根據的推測。還有他們雇傭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反過來反戈一擊,説你在散佈美國陰謀論等等。每一個國家都有幾十年後才公開的秘密,甚至有些秘密是永遠不公開的,我們作為國家和民族的哨兵,在戰略研究和新軍事變革和新的戰爭預測的時候,我們不能等到人家承認了你才相信這個事實,更不能天真爛漫地等待下一個生物界的斯諾登出現,才去相信以往那些神秘的、難以解釋的現象。劉伯承元帥講過,軍人靠判斷行事,未來的答案都在歷史裏,只要沿著規律的邏輯反向追溯就可以得到。

  如何看待基因戰和轉基因食品,我想多説幾句個人的看法。

  歷史證明,當我們不掌握某一種核心技術的時候,那麼我們總是受到這種技術的壓迫和傷害,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威脅。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沒有掌握蒸汽機和火器技術,因此我們受到了這兩種技術的壓迫和傷害。後來,中國又受到了機械化技術的壓迫和傷害。新中國成立以後,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在核技術、核武器的訛詐中渡過的。後來新中國掌握了核技術、掌握了原子彈,這些威脅就不存在了。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受到信息網絡技術的壓迫和傷害,也是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掌握信息網絡的核心技術,我們信息網絡産品裝備還不足以壓倒對方,或者還不足以和對方實現平衡,因此我們才受到新技術、新産品、新裝備的傷害。不僅我們每個人的信息可以隨時被監控,我們國家的各個戰略系統也處於威脅之中。

  恩格斯説過,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是強制的,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的改變甚至變革。我們回顧歷史時可以看到,火藥、蒸汽機、內燃機、航空、航天、航海、計算機網絡等等,這些帶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新技術開始發明的時候,有的是出於軍事目的,有的是出於愛好或者商業目的,但是最後無一不是大規模應用於軍事,推動世界軍事革命。

  1971年12月16日,聯合國通過了《禁止發展、生産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的條約》,簡稱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從1972年4月10日在華盛頓、倫敦和莫斯科簽署到目前已經有143個國家加入這個公約。但是這個公約從一開始就缺乏的監督核查機制,因此,從1960到2000年,四十年中全世界發生了有據可查的生物恐怖事件121起,其中利用生物基因直接進行有預謀謀殺的有66起。  

  (5)任何武器都不會自動發起戰爭,基因武器在未來世界上會不會應用,除了它本身技術的可行性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要看當代世界的政治,有沒有需要這種武器的集團。有這種武器,又有這種政治集團,那麼使用這種武器就是必然。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