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她的75週年華誕。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我們不僅回顧過去的輝煌成就,更要銘記那些為國家科技進步做出傑出貢獻的英雄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推出《紅色豐碑》特別節目。其中第十集《極目千里》,講述的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簡稱“十四所”)及其傑出代表賁德院士那段值得我們銘記和傳頌的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在走出困難時期的同時,一群科研人員在大山深處默默奮鬥,向世界最先進的雷達技術發起了衝刺。他們的任務是自主研發相控陣雷達,以確保祖國的天空建立起一道安全可靠的屏障。在那個雷達技術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的年代,是怎樣的人,憑藉怎樣的力量在奔跑?他們又將用怎樣的速度製造出這個守護華夏的國之重器?
1962年,賁德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帶著為國效力的理想,踏入了新中國雷達工業的搖籃——十四所。那時,全球僅有美蘇兩國掌握了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技術,中國在此領域幾乎空白。面對技術封鎖,賁德領導團隊僅用兩個月自學英語,查閱大量資料,終於在1970年成功研製出“7010”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這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極大提升了國家的防空能力。
1979年,國家將機載多普勒火控雷達的研製任務交給十四所,由賁德負責。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賁德再次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他們提出“為減少一克重量而奮鬥”的口號,經過十年努力,1989年底,中國首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在十四所問世,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為中國空防體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無數人的奔跑腳印,構成了祖國前進的大大步伐。一部雷達發展史就是一部十四所服務強國興軍偉大事業的奮鬥史。中國的雷達科技工作者在馳而不息的奔跑中不懼風雨,不負偉大的新時代,有力支撐了國家一流軍隊建設。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之際,向以賁德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更加自信地前行。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國之重器”的誕生,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