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港工業具優勢仍有出頭天
長久以來,香港重商輕工,沒有太多年輕人願意投身工業,很多商家也做得意興闌珊。從事工業多年的郭振華卻認為,香港工業仍大有可為,並深信「工」字有出頭天。他強調,香港工業必須先明白自身的優勢,包括法律健全、政府行政效率高及完善的知識産權保障,均為香港非常珍貴的「本錢」,這是內地短期內無法做到的。另一方面,港府必須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韓國、新加坡在電子工業取得巨大成果,與政府的支持有莫大關係,港府應有全面配套政策,香港工業才能做大做強。
郭振華相信,世上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工業。一個企業的成敗,主要視乎企業家是否有足夠的進取心,能否順勢而行。他坦言,很多港商只埋頭苦幹,對外面世界發生的事不聞不問,以致錯失很多商機。他呼籲港商耳聽八方,留意業內動向之餘,更要關注國際大勢,從中發掘商機。
政府應予足夠政策支持
談到政府的支持,郭振華坦言,多年來香港忽視工業,以致大學培育人才不足,阻礙了工業發展。他建議港府放寬輸入內地人才;同時,為了讓修讀工業學科的畢業生有就業保障,港府應向企業提供津貼,令廠家樂意聘用更多香港大學生。至於補貼比例,他説至少佔月薪兩至三成,這才較合理。
作為一個工業家,郭振華承認,在香港做工業非常辛勞,更別説回報遠遠不及金融業,香港工業的前途面臨挑戰。「做工業的時間長而辛苦,工作環境遠不及寫字樓舒適,現在很少有新人入行,就算做了幾十年的廠家也不想子女入行。」
郭振華表示,年輕一代不想入行,是因待遇不及銀行或服務業,而且經常要返內地工作,即使是做了幾十年的前輩,很多也意興闌珊,主要原因是沒有人接班,結業在所難免。然而他深信香港工業仍有前途,就以偉易達、震雄、創科為例,他們都是赫赫有名的企業,足以證明「工」有出頭天。
近年,郭振華積極服務社會,公職多多。他解釋説,個人事業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希望能利用自身的專業和經驗回饋社會。不過他也承認,公職之多,已令他分身不暇,所以未來只會專注現有崗位,不會再增加新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