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港製造業受困需政府幫手
目前,恒通的業務雖然也涉及房地産開發,但主要的仍是棉紡,每年的營業額超過十億元人民幣。施榮懷説:“本業始終要堅守,因為這是可持續的,其他業務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施榮懷自己的業務集中在江西,是二零零六年與朋友合夥在江西辦的棉紡廠,前年已在香港上市。他計劃在江西做大,路線是“高效和環保”,機器必須優化,並盡力把污染降到最小,符合國家標準。
製造業曾是港發展之本
輝煌過後,在內地設廠的製造業無不面臨轉型壓力,但施榮懷也坦言,即使站在廠商的角度,他也不得不承認:“並非個個企業都可以,並且需要升級轉型,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市場需要去分析。”他並不諱言:“有的廠的確會被淘汰,重要是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
雖然有面對現實的無奈和感慨,但施榮懷認為,整個香港製造業的功勳不可磨滅。他説:“某種程度上,國家的改革開放是由香港製造業帶動而開始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製造業的確在廣東、福建遍地開花,帶動了當地經濟,尤其是出口貿易和就業,“從而帶動珠三角的發展,覆蓋整個廣東省,影響整個內地。”
政治內耗太多讓人擔心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上個世紀整個九十年代,製造業的利潤都是按年呈雙位數增長,“重點是,我們納稅是在香港,後勤、設計也在香港,所以,香港是有工業的。”
他順便提到金融與工業的關係,“金融服務業與工業是相輔相成,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做工業的,兩者應該均衡發展。”
如今,香港製造業面臨困局,施榮懷呼籲,香港政府和內地地方政府都應該幫手。他舉例説,廣東省要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但製造業這種實體經濟不可以消失,大家是各有所長,可各自分工。”他又從國家整體戰略發展的角度建議:“國家除了在資金上給中小企提供更多貸款,政策上也應該有所鬆動。”
然而話説回來,香港實業的未來如何走,關鍵還是看自己,此話是針對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他舉例説:“現在的香港,在政治上的內耗太多,讓人擔心。以前的香港根本不是這樣,我們歷來都是先講生存、溫飽和發展。”因此,“首先是管好自己家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