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商界名家

傳統優勢不輕易放棄---訪敘資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健華

發佈時間: 2013年03月25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CCTV2 香港大公報

  港品牌出路 連手拓內地

  或許就像今天的年輕人嚮往金融行業,在那個屬於製造業的時代,熱門行業總是吸引充滿夢想的年輕人。一九七三年,日本人山崎淑夫發明世界上第一塊LED電子錶,一九七四年,香港表廠開始生産LED電子手錶,香港鐘錶業的出口量因而大增。到一九七九年,香港的鐘錶産品出口額達到1.35億元,其中,手錶出口量超過7300萬隻,七成為電子錶,香港也成為全球手錶産量第一的地區。劉健華正是在那個時候入行打工。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內地改革開放,八十年代初,許多香港表商為謀求更低廉成本及更大發展空間,紛紛將廠房北移,僅在香港保留設計、行政等辦公地點,雖然不再在香港生産,但鐘錶廠仍穩步擴張。那個年代石英錶冒起,成為主流,發展聲勢也超越了電子錶時代。到一九八九年,香港鐘錶出口額已達到173.5億元,出口市場主要為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

  劉健華借時代的東風,于一九八五年創立敘資有限公司,開始創業。九十年代初,劉健華在內地開設工廠,最高峰時,工人數以千計。

  他總結説,整體來講,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九十年代蓬勃發展,九十年代中期至末期,鐘錶出口平均可達800億元,令人鼓舞。

  但有起必有伏,劉健華説,九十年代末期,鐘錶業發展開始平穩,背後的隱憂是內地企業崛起,開始參與出口市場的競爭,「本港企業需要深思自己的産品路線,産業位置在那裏。」他指出,初時,從廉價到中價手錶,在世界市場上香港産品一路領先,後來卻要面對內地同行的激烈競爭。由於洞悉變化,他果斷將産品的重點放在中高價表上,開闢了另一個天地。

  香港製造業自九十年代末萎縮,不少企業被市場淘汰,劉健華之所以還能在鐘錶業站穩,不但因為他不斷自我完善,還在於他的縱觀全局。

  談及鐘錶業以後的發展,劉健華認為,一定要打造品牌,但是知易行難。比如往內地開拓市場,一些高檔品牌早已入駐內地各大商場,本港品牌根本無力與之競爭;其次,內地近年也涌現不少自家品牌,且佔了一定市場份額,曾有香港品牌單槍匹馬與之競爭,但都鎩羽而歸。他認為,唯有香港品牌聯合起來,將「香港製造」的名號打響,才會有市場效益。

責任編輯:高士佳

熱詞:

  • 傳統優勢
  • 敘資公司
  • 董事總經理
  • 劉健華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