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武漢“冬暖夏涼”工程實施5年,僅有兩年供暖
能源供給不足 成為重要阻礙
屬國家政策非供暖區,用氣無保障
2005年,湖北武漢啟動“冬暖夏涼”工程: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熱製冷覆蓋區域達5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60萬人。該工程於2008年底完工並開始集中供暖,耗資50億元。目前該工程僅覆蓋約8萬人,並且,由於能源短缺,僅有兩年正常集中供暖。
熱源不穩掣肘供暖
武漢德威熱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冬暖夏涼”工程的唯一中標企業。
而據記者了解,“冬暖夏涼”工程實施5年來,因為受困於熱源,該公司僅有兩年正常集中供暖。
德威熱力項目辦經理凱華説,公司對此也很無奈。
2008年、2009年,受制於武昌熱電公司無法提供熱源而未能集中供暖﹔2010年、2011年,武昌熱電公司天然氣源有了保證,向德威公司提供了熱源,德威公司連續兩年向用戶集中供暖,用戶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已覆蓋24個小區、5個單位,約8萬人。但2012年供暖季,上遊熱電企業又因無法向其提供熱源,多處小區的供暖時間一推再推,用戶對此相當不滿。
目前武漢“冬暖夏涼”工程擁有2個熱源,其中華電武昌熱電公司是最早啟用的熱源。由於天然氣供應緊張,該公司2012年冬天很難弄到氣發電、供熱。武昌熱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説,該電廠正常運轉時每天至少需要75萬立方米天然氣,但現在連二三十萬立方米的氣都要不到,機組處於停機狀態,不能發電,更無熱可供。
現在,德威公司採用的熱源是國電青山熱電公司。該公司以煤為燃料發電、供熱,不受天然氣供應的影響,可以成為“冬暖夏涼”工程穩定的熱源。
但一開始,該公司核算成本後發現,向德威公司供暖會虧本,因此不同意供暖。青山熱電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電廠用的煤都是從外省購入,運費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供熱成本也比北方同類電廠高﹔北方城市集中供暖運行正常,是因為政府財政有補貼,而武漢是南方城市,政府不會補貼,作為電廠,虧損供暖不現實。
最後經多方協調,青山熱電公司最終同意給德威提供熱源。
集中供暖困難重重
武漢市披露的近6年天然氣銷售量顯示,從2007年到2012年,武漢市天然氣銷售量從2.8億立方米增長到10.6億立方米。與此同時,武漢市天然氣註冊用戶,從2008年的83萬戶猛增到現在的126萬戶。其中,天然氣採暖用戶的數量從2008年時的不足1萬戶,增長到現在的5萬多戶。
武漢市天然氣公司新聞發言人姜山説,“武昌熱電廠如果滿負荷運行,每天用氣量可達100萬立方米,全市將會面臨大面積停氣。”姜山稱,目前全市處在用氣高峰期,一些工業企業還在限氣,根據武漢天然氣用氣應急預案,電廠首先在限停氣之列。對於與武昌熱電廠達成的供氣協議,姜山稱:“即使有這個協議,也是在上游來氣量充裕的前提下。”
武漢市發改委主任吳清則表示,武漢要實現全面的集中供暖,面臨諸多現實困難。能源供給是最根本的問題,目前武漢每天正常用氣量在230萬立方米左右,供暖季節每天要增加200多萬立方米,而天然氣的供應權、供應量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協調。為確保居民生活用氣,遇到供氣不足時,首先要削減的就是供暖用氣。
除此之外,在國家政策層面武漢屬於非供暖區,國家並無供暖補貼﹔武漢的絕大多數城建設施也並非按照採暖區標準而建,沒有相關供取暖配套設施﹔從氣候條件來説,武漢也並非年年是冷冬,供暖季較短,加之天氣變化無常,市場需求並不穩定,集中供暖後能否收回投入成本也不明確,需要冒很大風險﹔從環保方面來説,武漢有節能減排的硬指標,如果集中供暖,污染物排放數量必然會大幅增長,不利於環境保護。
在採訪中,大部分居民認為武漢可以集中供暖,也有近半數市民認為,考慮到高昂的取暖成本,集中供暖並非必要。(記者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