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1世紀經濟報道 朱振 北京報道
對於鬧得轟轟烈烈的“雷士內訌”事件來説,剛剛過去的周末兩天是一個關鍵轉捩點:閻焱、吳長江和施耐德三方從隔空大戰走到了談判桌前。
據可靠消息源向本報記者透露,7月14日,雷士照明創始人兼原董事長吳長江、賽富投資首席合夥人閻焱,以及施耐德的首席代表朱敏在上海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會談。這是紛爭至今,各方首次直面對方。
談判各方所亮明的底線非常明確。
閻焱提出:對吳長江個人沒有偏見,但需要吳要把被調查事件和關聯交易向董事會解釋清楚,而且吳要避免行事獨斷專行的作風;而吳長江則表示,可以與董事會合作,關聯交易也會解釋清楚,但施耐德高管一定要離開董事會;施耐德的立場尚未得知,但據了解施耐德中方負責人已經開始向法國總部彙報溝通,盡全力堅守自己利益。
據透露,相比之前劍拔弩張的對抗情緒,各方的態度已明顯緩和。閻焱甚至在會談現場“開了一瓶價格不菲的紅酒”。但平靜中依舊蘊含着諸多不確定,據接近吳長江方面的人士介紹,不少經銷商已經表示:如果局面依舊僵持下去,“不排除在雷士照明的專賣店中賣其他品牌”。
三方都很清楚,眼下雷士事件已經從一個股東之爭演變為公眾性事件。從普通員工到經銷商以及高管,整個雷士産業鏈都捲進了這一事件。業內人士認為,三方能從之前的隔空對戰走到今天的當面談判,或為雷士事件的解決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吳長江:施耐德必須走
據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獲得經銷商和員工群體強力支持的吳長江並非有意與現任董事會“完全決裂”,他表示願意配合董事會要求解釋關聯交易質疑的同時,必須讓“施耐德的人走人”。
吳長江對於施耐德的強硬態度頗令人尋味。此前,吳長江辭去總裁一職後,新任總裁張開鵬曾因與閻焱師出同校,以及其施耐德背景而被“吳長江聯盟”廣泛質疑。而此後雷士照明內部的一系列人事安排中,雷士董事、施耐德中國區總裁朱海,以及來自施耐德的李新宇和李瑞也被安排分管要職。而這種安排在當時的內外形勢之下,很快引起了雷士公司上下對施耐德的抵觸情緒。
7月13日,閻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對於這批包括新總裁張開鵬在內的施耐德核心成員,不是不可以讓他們離開雷士照明。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7月,施耐德作為戰略投資方入股雷士照明,斥資12.75億港幣,每股4.42港元的對價獲得雷士照明9.13%的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而目前對於這個由吳長江親自推薦的戰略投資人,已經成為董事會“和談”中最尷尬的因素。
閻焱:澄清質疑,避免專行
在前幾日的媒體採訪中,閻焱在痛斥吳長江的同時,也放出了一些友好的信息,其多次強調對吳長江本人並無惡意。但對此前針對吳長江提出的“閻三點”,立場並沒有改變,尤其是要求吳長江澄清相關的關聯交易質疑,同時行事作風也不要過於獨斷專行。
有意思的是,此前閻焱對於吳長江的多種關聯交易的質疑中,其中一項,是指責吳長江在未經董事會同意的情況下,把雷士總部私自從惠州遷往重慶,並將政府方面獎勵的2000萬元資金和優惠土地轉入個人名下。
對此,一位雷士照明現任高管也做出了回應,該人士表示,當地開發區政府2000萬的獎勵方案是有前提的,這些前提要求雷士照明註冊資金達到10億人民幣,並且第五年産值要達到100個億、稅收達到5個億。
另據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閻焱所提及的“一塊優惠的土地”,實際是一塊20畝左右的土地,是由雷士關聯企業“經過了嚴格的招拍挂手續摘牌取得,純屬市場行為,並不存在個人名義獲取該宗土地”。
但上述説法,並非得到相關人士的證實。
在此次雷士事件的前後進程中,並非絕對主角的施耐德始終被認為扮演多重角色。一方面,雷士內部認為它是合謀政變的參與者;一方面,股權比例和業務線的非競爭關係也讓施耐德被認為是吳長江群眾運動的“假想敵”。在7月13日雷士照明經銷商、高管和員工在重慶宣佈罷工的首日,便打出橫幅標語要求施耐德離開雷士。
此次雷士公司的人事調動中,多名施耐德背景的高管上位,成為質疑其話語權野心的最大根據。這也應是吳長江在此次談判中對其耿耿於懷的原因所在。實際上,為防失控,吳長江曾於去年一度開始增持雷士照明的股票。根據香港聯交所披露,2011年9月20日至30日期間,吳長江先後五次共增持900萬股集團股份,整體持股量增至19.45%。
公開資料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起,施耐德先後收購了TE電器、實快電力、梅蘭日蘭和奇勝等世界著名電工品牌企業,其在華發展的近40年中,收購和兼併一直是該公司在華擴張的主線。今年3月,施耐德還收購了位於萬州的重慶恩林電器有限公司。據公開報道顯示,恩林電器並不是雷士照明的上市公司資産,但吳長江擁有該企業近40%的股份。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施耐德進駐雷士照明的高管團隊,或有可能會成為利益權衡中的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