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中國石油現狀調查報告:正在消失的“黑色黃金”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08日 1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廣網

  石油,因其不可再生的珍貴屬性,被形象地稱作“黑色黃金”。在世界範圍內,圍繞著石油展開的經濟糾葛,政治紛爭乃至於戰爭此起彼伏,從未停止過。在中國,即便有大慶油田,即便有勝利油田,即便有聚寶盆柴達木,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是一個貧油國,而現在“黑色黃金”正在消失。青海石油公司邊遠油田開發公司經理王德林的比喻很形象,中國是在石頭縫裏“擠”石油。

  王德林:伊拉克的石油都是自噴井,形象地講,拿鐵鍬在砂子裏面挖幾鍬,油就出來了。而我們一口井打下去幾千米,還不見東西(油),你得射孔、壓裂多重措施。一口井,上百萬。

  一口井投入上百萬,但是油井打好後,由於儲量不同,壓力不同,開採的成本同樣令人驚愕。伊拉克一桶油的開採成本只要3美元,而在青海油田一桶油的成本要20美金,是前者的近七倍。上遊採油成本高昂,但是,對處於下游的煉化板塊來説,形勢更不容樂觀。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黨委書記淡明盛的話耐人尋味:

  淡明盛:我們曾經到了一個什麼程度,液化氣已經一滴賣不出去了,如果是地煉就很靈活,虧損就可以不加工了,而我們虧損也還要加工,這就是我們責任和靈活性操作的問題。(記者:那咱們去年全年虧損了多少?)我們在中國石油排名還屬於中游,還算虧得少呢,誰煉得多,誰虧得就多。

  一邊是國內對稀缺能源的高成本投入,一邊是國外價格相對低廉的原油,我們為何不直接選擇石油進口?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一句道破天機:油價背後,不僅是價格博弈,更是國際政治博弈。

  周望軍: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也是一個處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的國家。這麼大的國家完全依賴石油進口是不可想象的。一旦遇到國家戰爭或者自然災害,國外石油供應一斷,就是死路一條。國內的自給率是必須保證的。國際油價和地緣政治相關,環境惡劣,變化複雜。我們的需求量太大,增長速度太快,必須兩條腿走路。僅僅靠進口,或者僅僅靠國內石油開發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只能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國內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另一方面千萬百計找資源,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根據《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2012年中國石油消費量接近5億噸,同比增長5%。2011年,中國全年原油産量只有2億噸左右,超過56%的原油依靠進口,這種態勢還將繼續攀升。

  如同蹺蹺板的兩端,一頭是日漸萎縮的供給,另一頭是不斷劇增的需求。對於正在消失的“黑色黃金”,我們不僅是有需求,而是重度依賴。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