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賞析 >

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化遺産保護處最緊迫階段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24日 15:2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新聞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長春12月23日電 (陳博宜)23日,在參加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舉辦的一項活動時,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當前中國文化遺産和城市文化特色保護處於最緊迫、最關鍵的歷史階段。他認為,應該從“保護文物”向“文化遺産保護”方向轉變。
    
       單霽翔説,當前中國處於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建設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展開,文化遺産和城市文化特色保護處於最緊迫、最關鍵也是最艱苦的歷史階段。
    
       “任何一個國家在大規模城市建設中,都是對文化遺産的挑戰,但中國來的時間更短,建設的強度更大。”單霽翔解釋説,每年差不多有1200萬到15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必然引發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産保護的矛盾不斷顯現,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産在城市建設中漸漸模糊了“原樣”,成為了“犧牲品”。
    
       “我非常反對使用‘舊城改造’和‘危舊房改造’這樣的詞。”單霽翔説,“舊城改造”忽視了歷史城區的“文化保護”成分,而“危舊房改造”就像家裏的老母親,不能因為年齡大了就不去贍養。
    
       單霽翔呼籲,應該從“保護文物”,向“文化遺産保護”方向轉變,後者更強調世代傳承性和公眾參與性。
    
       “每一代人都有分享文化遺産的權利,同時也有承擔保護的責任。”單霽翔解釋説,除一代代人保護文化遺産外,文化遺産保護也不是各級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專利,而是需要廣大民眾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韓丹

熱詞:

  • 故宮博物院
  • 文化遺産
  • 單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