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彭紹貴建起村莊第一所小學,一人一校14年,與清華大學教授鄭在熙結緣,成立“麻風病人第二代關愛基金”,改寫“麻風村”孩子從未上過初中歷史。
郭建芩用愛心點燃了山村的希望,別子離家,舍小家為大家,詮釋著無怨無悔的教育情懷。她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求新穎、求趣味、求效果,探索教改之路。
20年前,王渭仙第一次走進了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她向人們證明,只要願意付出時間、精力和愛心,“折翼的天使”也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30多年,張宏源一次次説服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再看著學生一個個長大離開。張宏源用最樸實的辦法,硬是堅持著沒讓一個村裏的適齡孩子失學。
石仙花1992年從凱里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母校地茶小學工作。當第一次看到那幾十雙純真、稚嫩而又充滿渴望的眼睛時,她感到責任重大。
李愛芳是土生土長的孟家瑤村人,村支書知道她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懇請她留在村裏當老師,教孩子們識字。李愛芳答應了,從此再也沒有離開講臺。
張瑜,1997年至今任四川省中江縣清涼中學初中英語教師。16年,張瑜堅守著家鄉的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純樸恬淡,在清涼中學書寫著自己的人生。
他在深山堅守38年,在那裏失去了兒子,失去了妻子,卻始終沒有失去破舊的講臺。他就是重慶市彭水縣龍溪鄉水田村小學的張宗茂老師。
28年青春歲月,深山小學、一人一校堅守了半輩子,她三建校舍,從“炮臺”小學、“哨所”小學到兩層教學樓,讓這個曾沒有學校的山村有了漂亮校舍。
16年孤身獨騎,走遍2萬平方公里草原家訪,成為連接學校、家庭教育情感紐帶。執教16年,培養出50多個大學生。
“85後”一對好同窗,放棄城市生活、公務員穩定工作,回到偏遠山村,執教三尺講臺,為孩子們帶來現代教育理念。
土登創造的“英雄教育法”讓每個孩子都有了當英雄格薩爾王的可能。土登自己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現在他希望激勵自己長大的英雄也能成為孩子們心裏的英雄。
1991年從平谷師範學校畢業後,史春旭一直堅持在農村小學教書。22年來,他踐行著自己的諾言,無怨無悔地把青春和心血都奉獻給了山裏的孩子。
16年前,為了14名殘疾孩子不要失學,仲威平放棄調轉中心校機會,留在偏僻鄉村教學,每天騎自行車20多公里上路。14年的堅守,換來了無數殘疾孩子的未來。
在鄉村學校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四十載,是個名副其實的“孩子王”。他培養出21個全國冠軍和200多名優秀體育人才。
從教33年來,軒雲湘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從沒請過一天假,從沒耽誤過一節課。鄉親們説他像釘子一樣“釘”在了學校。
吉思妞年輕時曾在鎮上的鄉村小學工作了八年,1997年她被調到雲南怒江州特殊教育學校。她用特別的愛,為學校的聾啞智障學生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
一根拐杖,伴隨他半個世紀;手執粉筆,他揮寫三十多年;多項榮譽,見證了他用拐杖繪就的“文學夢”。他就是湖北省鐘祥市洋梓鎮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方文忠。
胡清汝的父親是鄉村教師,祖父是鄉村教師,他也選擇了當一名鄉村教師。他不僅繼承了前輩的職業,更繼承了前輩傳下的一脈師魂。
李湘雲相繼在4所鄉村小學擔任副校長、校長,在珠海西部偏遠鄉村的教育崗位上,作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績,被廣東教育界稱為鄉村“教育綠道”的開拓者。
鬱雪群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她先後在村裏創辦了7個“向日葵閱讀點”;她工作13年,是留守兒童的“好媽媽”。
9年前,大連姑娘吳健從大連來到寧夏,在吳忠市利通區偏僻的扁擔溝中心學校支教。本來支教期只有一年,吳健卻將這短期的志願行動變成了終生的選擇。
為了山村孩子不失學,李禎利用週末時間走進每一名輟學學生家庭,帶班上留守學生同吃同住,足跡踏遍了每一條鄉村小道。
1981年,杜廣雲自願回村當了民辦教師。1990年,杜廣雲在新教室工地勞累過度導致半身癱瘓。從那時起,妻子李正潔背他去學校,一天四次往返家與學校之間。
2009年,得知國家招聘特崗教師,胡娜放棄了4000多元的月工資和食宿費全免的待遇,為心中埋藏許久的“支教種子”找到了破土的機會。
小學的門前是松濤水庫,水庫那邊的孩子要沿著小路來上學。每年的5月至12月,水位上漲,小路被淹沒。從1970年起,王金花劃著鐵皮船接送孩子,至今已33年。
梁忠祥當班主任13年,沒讓一個學生輟學。他幾乎天天都要家訪。9年來他騎壞了4輛摩托,在方圓12華里的鄉村土地跑了1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圈。
三年前,丈夫廖佔富被派到對面山頭小學,在一間廢棄寺廟裏帶著14個山村孩子。從此夫妻二人隔山相望,一人守住一所小學,也守住大巴山深處孩子的未來。
2001年,廖樂年從教師崗位退休後回到自己的家鄉,以祖祠為基地,開辦英語班堅持義教,把國外的模式引入大山,11年來教過的學生超過5000人。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敖雙英雖然也曾面臨困局,卻從不表現出淒悽慘慘悲悲慼戚,而是將精神的感人淚水昇華為智慧的燦爛笑容。
賀俊麗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從一名普通代課教師到盲童教育專職老師,賀俊麗用愛為盲童編織了一個多彩的世界,點亮了他們心裏的燈。
馬笑冰,男,1957年10月出生,19歲時失去左手,從此放下鋤頭,拿起粉筆,開始當一名鄉村教師。至今在寬城滿族自治縣峪耳崖小學任校長。
“80後”、29歲的程潔是四川省蘆山縣清源中心小學的校長。在不久前的抗震救災中,清源中心小學在蘆山縣所有農村小學中第一個實現復課,讓全國人民欣慰。
2012年,韓世國和妻子張銘一起報名成為援疆教師。當得知雙雙被選上時,夫妻倆商量了好幾天,最後決定:帶上四歲的女兒一起去。
沈艷華教學上善於鑽研,帶的班成績在鎮裏名列前茅。她對待學生有愛心、有耐心,是個責任心非常強的好老師,她把全班8個同學都當成自己的孩子。
王平,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水東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16年來,她用一顆真誠的心,在眾多學生和家長心中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1977年至今,陳宋瑜在湖南省寧鄉縣巷子口鎮檀樹小學擔任教師、校長。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鄉村教師、長沙市首屆十佳魅力教師等。
潘立華是大山最深處歙縣上豐中心學校岩源村吳家坦教學點的老師。從1976年開始,潘立華手把手地教著山裏的孩子,幫他們圓“看看大山之外”的夢想。
楊富生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工作和考取公務員的機會,義無返顧地回到他曾經就讀過的小學工作,成為一名農村特崗教師, 現就職于寧夏海原縣賈塘鄉馬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