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騎馬師生合影 |
一、克服艱苦的支教生活,用實際行動打開支教工作新局面
在本世紀初開展的西部大開發的運動中,黨和政府為了解決甘、阿、涼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落後內地幾十年的現狀,採取“治窮先治愚”的策略,啟動了《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從2000年開始,一批又一批的內地老師被派往民族地區教育扶貧。
2003年的秋季,我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主動申請來到涼山州木裏縣支教。木裏縣是瀘縣在四川省實施振興民族地區教育十年行動計劃中的對口支援縣,也是瀘州市五個區縣對口支援縣中最邊遠、最艱苦的藏族自治縣。由於木裏縣地廣人稀,學校分佈在大小171校點。其他支教老師陸續被人熱情接走,而我支教對口支援學校為木裏藏族自治縣中學。不可思議的是,我首先遇到的居然是受援學校的冷遇。那天,校長徐華賢很晚才極不情願地來到接收現場,並當眾説:“我是個耿直人,要來工作認真幹就可以,否則,哪兒來的請就回到哪兒去……”
後來得知,他們最初認為我這個支教老師肯定又像前幾批到該校的個別支教老師一樣,又是到此一遊,來混時間“鍍金”的。看到即將面臨的艱難的現實生活,我感慨萬分:自己離妻別女不遠千里,好心來支教人家不要,我自討沒趣。我真想逃回去了事。但是轉念又想:我是自己主動申請來的,我是來自於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瀘縣二中的黨員,決不能在逃跑的路上示範。我可以丟錢丟命,但決不能給黨和學校丟臉!既來之則安之,怕啥,我就不相信一個教過3年初中10年高中的瀘州老師會在木裏中學翻船!我暗中告誡自己:一定要認真工作,讓他們瞧瞧這次來的瀘州支教老師是什麼人!我的支教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為了上好第一節入門印象課,以打消學校師生對支教教師“到此一遊”的疑慮,儘快融入他們的學習生活,我用心了解木裏的歷史文化,細心觀察木裏人民的習慣和喜好。我了解到木裏縣是一個由藏、彝、苗、漢等17個民族組成的藏族自治縣。這裡的人們特別喜好歌舞,歌舞也是民族之間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人們説木裏人會説話時就會唱歌,會走路時就會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