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情景回放:

    今年5月15日,是喀什地區小學升初中畢業考試。黃明的女兒也在其中。那天,女兒知道爸爸也要到考試現場,一大早就等在學校門口。但考試的鈴聲響了,她也沒見到爸爸的身影。

    下午考試前,女兒再次等在學校的門口,仍未見到爸爸的身影。當她不小心劃破了試卷,監考老師給黃明打來電話説明情況後,女兒的哭聲已經清晰地從電話裏傳了出來。那一刻,黃明的心猛地揪起。

    黃明不是不知道女兒也在這所學校裏參加考試,但他帶著自己學校兩個班的學生忙著考試。當他想起看看女兒時,女兒已進入考場,他只能悄悄地從窗口望一望女兒的背影。


  ■現實真情:

    別看黃明校長這樣對待自己的女兒,對喀什地區莎車縣伯什坎特鎮雙語學校的學生來説,他既是校長,也是老師,更是爸爸。他的關心與愛護,感動了所有家長與孩子。

    黃明辦雙語學校的事,還得從他分配到莎車縣漢族農場當老師時説起。

漢族農場小學當時有兩個漢語教學班,兩個民語教學班。每當他給孩子上課時,窗口總有幾個民族學生趴在那兒聽。有一天,他問這些孩子:想不想學漢語?孩子們回答説:怕學不會。黃明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就能學會,還能學好。

    1994年,時任四年級老師的黃明一家家地動員、走訪,8名維吾爾族學生走進自己的班,與16名漢族學生一起上課。那時他要兼顧兩個年級的學生,一邊給漢族四年級學生教學,一邊給這8名學生從漢語拼音開始教漢語。

    “那時人們不理解為什麼要學漢語,經常遇到維吾爾族老鄉對我指指點點,甚至有人向我吐口水,困難太大了。但我只有一個念頭:讓這些農村的孩子早點學會漢語,給他們一個語言的工具,以後更好地進入社會。”黃明回憶道。

1997年黃明調到伯什坎特鎮小學任教。這裡的許多維吾爾族家長想讓孩子學漢語,但師資力量不夠,學校無力開辦雙語班。這種情景讓黃明堅定了走雙語教學的路,他從父母那裏借了4000元錢,找了一間倉庫,從舊貨市場淘來舊傢具當課桌,辦起了新疆第一個雙語教學班。

    “我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那個年代,4000元錢對他們來説是個不少的數目。但父母從來都對我很信任,知道只要我認定的事,一定能辦好,所以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拿給了我,這讓我更有壓力和動力了,一定要辦好這個班。”

    讓黃明感動的是,曾經跟隨他學了兩年多漢語的漢族農場小學的那8名學生聽説黃老師辦了雙語班,也跑到伯什坎特鎮小學來,要求參加黃明的雙語班學習。面對孩子們渴望求學的眼神,黃明無法拒絕他們的請求。但他們的吃住成了問題,他就從鎮農技站、獸醫站、文化站、水管站四處租房子。有時一個學期他的學生分別在四五個地方上課、住宿,真正成了一個“遊擊”教學班。

    “從1997年到2004年,我帶著孩子們搬了五次家,一直到2006年,我們才徹底解決了學生吃住不在一起的難題。現在的學校硬體設施是全縣最好的,今年又建了一棟學生宿舍樓,下學期我們就解決男女學生分樓住宿的問題。學校也多次獲得全地區綠色學校、花園式學校等眾多榮譽。”黃明自豪地説道。

    更讓黃明自豪的是,2000年莎車縣二中第一次開設雙語班招收首批80名初中生,全縣近千名考生經過考試後,最早跟黃明學雙語的8名學生全部考入,前七名的學生齊刷刷來自那8位學生。此事一經傳出,黃明與他的雙語教學班立即名聲大振,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也就在這一年,伯什坎特鎮雙語小學正式成立,成為喀什地區乃至新疆第一所農村寄宿制雙語小學。如今,這所學校的生源覆蓋莎車縣29個鄉鎮,還有來自葉城、澤普、麥蓋提等縣的學生,在校學生達851名。

    “自開辦雙語教育以來,我們學校走出的大學生已有70多名,全校第一個雙語教學班的53名學生有23名考上大學。每年學校考入區內初中班的學生佔全縣200多所小學的一半左右。許多學生創造了這個鎮的第一:第一個高中生,第一個內地高中班學生,第一個大學生。最初跟我學雙語的8名學生,4人當了老師,一人當了醫生,一人當了護士,還有一人做生意也很成功。在全國所有內地高中班裏,都有我的學生。”説這話時,黃明的眼中透出一種幸福,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