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他是一名在農村工作了28年的老師,曾獲得“南充市十佳班主任”、“蓬安縣十佳課改標兵”、“蓬安縣百佳教師”等榮譽。他叫彭永忠,蓬安縣河舒初級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彭永忠今年48歲。1983年,彭永忠從師範學校畢業後,便回到家鄉——蓬安縣河舒鎮,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在講臺上一站就是28年。
  

農村教育基礎差,差的不光是教育設施設備,還有教育理念。面對如此情況,剛參加工作的彭永忠心裏憋著一股勁,那就是讓每個農村孩子都“不掉隊”。
  

劉曉莉是彭永忠所教的1991級學生,由於學習基礎差,初中二年級時,各科考試成績都只有四十幾分,就想放棄學業,外出打工。彭永忠知道後,找到劉曉莉,做她的思想工作。後來,劉曉莉放棄了輟學的念頭。
  

在後來的教學中,彭永忠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對劉曉莉進行專門輔導,漸漸地,劉曉莉的學習成績好了起來,中考時,還“意外”考上了當時蓬安最好的中學。
  

“一個本想輟學打工的差生,都能考上好學校。”成為學校裏的一段美談。
  

“對每個孩子都不放棄,每個孩子都不是‘差成績’。”彭永忠始終堅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理念。
  

農村教學改革的“探路者”
  

在教學中,彭永忠一直尋求更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彭永忠就試著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成績較好的和成績稍差的學生坐在一起,進行“交流式”學習。一次,一道簡單數學題,他反復講解了近10遍,很多學生還是沒弄明白,於是他乾脆用半節課時間讓大家討論,“懂點門道”的學生給“沒入門”的學生講解,經過討論,大家不但弄明白了問題,還弄出了多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在“交流式”教學中,彭永忠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濃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不少。但是,在當時,在課堂上把時間給學生,校方和家長都不滿意,這種小組式的討論並沒有延續下來。
  

2010年春季開學,課改之風吹進蓬安,“把時間更多留給學生”的理念被提了出來。對於彭永忠來説,“新課改”正中下懷,“只要為了學生,我可以去改變自己。”
  

一年過去了,學生能力大大提高了,在沒有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依舊能自覺學習,把課堂教學進行下去。
  

他的學生進了香港中文大學
  

為了進一步搞好“高效課堂”,彭永忠多次去其他地方學習別人的教學模式,並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借鑒。
  

超負荷的工作,讓彭永忠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了。家人的勸説,他無動於衷,每天依舊那樣工作著。
  

“他是一個不顧家的人。”這是彭永忠的妻子鄭玉華對丈夫的評價。
  

鄭玉華是一名下崗工人,去年11月突發闌尾炎、膽囊炎,住進了醫院。彭永忠當時帶了兩個畢業班,課時多,脫不開身,沒辦法照顧妻子。學校知道情況後,兩次要給他准假,但被他拒絕了,“我放心不下兩個畢業班的學生,我老伴兒能理解我的。”
  

為了班上的學生,彭永忠把寢室搬到了學校。當許多人還沉浸在夢鄉中,他就催促學生起床鍛鍊。當許多人已進入夢鄉,他還在鑽研教學方法。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彭永忠幹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所教過的劉湘江、鄭沁、鄭帆等學生,進入了香港中文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知名大學深造。今年,他所教班級的學生,又全部考上了市級以上的重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