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女校長和她的學生們
女校長和她的學生們
1750座山,3083條溝,縱橫交織出一片貧瘠的土地——這就是東鄉族自治縣。

  大山深處,兩條深溝交匯的一處山峁上是坪莊村,一面鮮艷的國旗迎風招展。國旗之下就是堡子小學。

  春節前,一個冬日的下午,記者走進堡子小學一年級教室的時候,女教師陳秀花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教室約40平方米大小,裏面有8名學生。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戶,暖暖地照射著教室。教室中央安放著一隻火爐,爐火旺旺地燃燒著。

  在這間教室裏,陳秀花有雙重身份。站在講臺上,她是老師,給孩子們教生字、讀課文。當孩子們復習的時候,她走下了講臺,像大姐姐一樣,親昵地摸摸這個孩子的頭,拍拍那個孩子的小臉蛋。有孩子的鼻涕下來了,她掏出一塊手絹,給他們擦拭……

  下課鈴聲響了,陳秀花還沒收拾好課本,貪玩的孩子們已經衝出了教室。其他教室的孩子們也出來了,他們拿出了鐵環、跳繩、籃球,在操場上玩了起來。

  這個時候,她儼然一個“孩子王”,拿起鐵環,跟孩子們玩起滾鐵環比賽。“加油!陳老師!”,吶喊聲、笑聲回蕩在整個校園。

  堡子小學是一個教學點,只有25名學生,4名老師。今年30歲的陳秀花是這裡的一名老師,也是校長。


    上學,一個都不能少

  下午4時,放學的鈴聲響了。孩子們背起書包,嘰嘰喳喳地排好了隊。陳秀花放下課本,穿上一件棉衣走出了宿舍,“山路不好走,孩子們太小,需要送一段。”

  堡子小學所在的坪莊村有3個社,村莊隱落在山腳下的溝溝岔岔裏。最遠的一戶人家,要走40分鐘的山路。以前,孩子們放學後,都是自行回家,遇到雨雪天氣,家長只能前來接送。2009年,陳秀花當上堡子小學的校長後,要求老師每天放學後必須送學生一程。

  今天,陳秀花護送的是下老老社的孩子們。下老老社在堡子小學下方的一處山溝裏,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以通行。山路彎彎,十分陡峭,大一點的孩子順著山坡一路小跑,而對於只有5歲的一年級學生馬海成來説,這段下坡路十分艱難。

  陳秀花牽著馬海成的手,小心翼翼地往山下走,前面孩子們飛奔揚起的塵土,遮蔽了她們的視線。

  對於陳秀花來説,這是一段有著特殊記憶的無名山路。

  2007年秋季,剛剛調入堡子小學的陳秀花當上了二、三年級複式班的班主任。開學後不久,陳秀花發現班上的很多學生經常請假,甚至曠課。起初,她沒有在意,一段時間後,三年級女生小英(化名)竟然連續三天曠課,有學生告訴她,小英可能要輟學了。

  陳秀花十分震驚,小英是班上的尖子生,平時很乖巧,11歲的孩子怎麼就不上學了?那天放學後,陳秀花跟著學生順著這條山路,來到了下老老社,敲開了小英家的門。

  “丫頭嘛,能識幾個字睜開眼就行了,我們出門種田,丫頭要留在家裏看門……”小英的爸爸對陳秀花這樣説,而小英卻怯怯地躲在門外,偷偷地哭泣。

  當天,無論怎麼勸説,小英的爸爸就是不同意讓女兒繼續上學。天色已晚,陳秀花不得不沿著山路返回學校。見老師要走,小英拿起了手電筒,跟了出來。

  “陳老師,我真的好想上學……”告別的時候,小英哽咽著對陳秀花説。

  第二天放學後,陳秀花再次來到了小英的家裏。在她的再三勸説下,小英的家人終於同意讓孩子繼續上學。

  “看著小英開心的笑容,我真的很高興。”但陳秀花沒有想到,她的這種開心十分短暫。幾天后,班上的另一名女生又輟學了。

  “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她們為什麼要輟學?”陳秀花分析後認為,是家長的守舊觀念在作祟。

  此後,除了正常的教學,勸返輟學學生成為陳秀花的一項主要工作。僅用了一個多學期,她就跑遍了所有學生的家,熟悉了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勸返了多名輟學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在上學問題上,一個孩子都不能落下。”陳秀花勸返輟學學生的行動,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一年後,堡子小學再無學生輟學事件發生,教學覆蓋範圍內的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


     “我的生活離不開孩子!”


  一間10平方米大小的房屋,是陳秀花與另一位女老師的辦公室,也是宿舍。裏面的設施簡單得一目了然:一個火爐、兩張單人床、兩張桌子、一台電視機。

  在這間屋子裏,陳秀花的生活同樣簡單:白天教學,晚上給孩子們批改作業。由於離家遠,她的一日三餐都要自己做,饃饃從家裏帶,米麵從家裏背。

  這樣的生活,陳秀花已經過了15年。陳秀花家住距離堡子小學60公里外的達板鎮崔家莊。1997年,中學畢業的她在村小學當上了一名教師。從那時起,她的生活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孩子。

  2006年,由於教學工作出色,陳秀花被調到達板鎮拱北灘小學任教。2007年,調入堡子小學。2009年任堡子小學校長。

  “我從小就嚮往當一名老師,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很快樂。”陳秀花剛當上教師的時候,每月工資只有120元,雖然收入微薄,但她還是選擇了堅守,“因為孩子們需要我”。

  近年來,陳秀花因為教學工作優秀,多次受到當地教育部門的嘉獎,並當選臨夏州政協委員,東鄉縣十五、十七屆人大代表。2005年5月,她還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雖然每月工資不到800元,但對於自己的學生,她一點也不吝嗇:為貧困學生買作業本、鉛筆,中午給回不了家的學生做飯吃……

  “為了幾百元的工資,跑幾十公里,耽誤了自己的青春,你划算嗎?”這些年來,由於工作等方面的原因,陳秀花一直沒有找到對象,好心的朋友曾這樣勸她,但她還是淡然一笑。

  “沒辦法,我深愛著這份工作,更深愛著我的學生,我的生活離不開孩子。”陳秀花説。

  陳秀花宿舍背後的空地上,有一口儲藏土豆的窖。揭開窖口的蓋子,窖底堆滿了土豆。這是陳秀花的主要蔬菜。

  “這都是鄉親們送來的,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從家裏背土豆過來了。”陳秀花説,只要學校開學,這口窖就沒有空過,有的村民甚至過幾天就讓孩子打開窖口看看,“如果沒有了,就有人送來了”。更多的時候,一些學生家長會親自來到學校,請她去家裏坐坐。

  “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老師,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雖然很苦、很累,但我會為夢想而堅守。”陳秀花這樣説。

  幾間教室,25個孩子。大山深處,年輕的女教師默默堅守,只為實現樸素的夢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學,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陳秀花,東鄉族自治縣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師,故事如名字般平凡,但她的人生之路卻因堅守顯得極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