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三八”節前夕,乍暖還寒。採訪山村女教師賈玉玲,感受到她那慈祥的面容,和藹可親的眼神,還有她那粉筆漂染的滿頭銀絲,不禁讓人肅然起敬。然而,已53歲她,在孩子面前既唱歌又跳舞,活像一個可親可愛的鄰家阿姨。
“前幾年,村小學為我們騰出這些場所,改善了辦學條件,比原來好多了。”7年前採訪她時,還在一個農家小院裏自辦幼兒園。“這茬有30個孩子,分了大小兩個班。”她望著正在快樂玩耍的孩子們,有説不出的滿足。屈指算來,賈玉玲已經在山東平邑縣平邑鎮黃草坡村裏當了35年的教師。
無悔的選擇
1976年,年僅19歲的賈玉玲高中畢業了,回到該縣石盆村擔任村團支書。高中生是那個年代深山村裏的“女秀才”,不久,她被推薦到縣城參加平邑縣幼師培訓,後被分配到距家2公里的黃草聯中教書,成了一名民辦教師。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教師這一神聖的職責便讓她立志在山村幹一輩子教育。不覺間,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幾年後,她嫁給了黃草村忠厚老實的孫永會。
黃草村是一個有3000多人的大村,加上附近的村子,當時每年都要招上百名小學新生。因很多孩子撒野慣了,基礎差,教師管教起來非常費勁。這時的賈玉玲也當上了母親,大女兒降生了。望著懷裏的孩子,再看看滿大街跑的孩子,她很震動,自己是學幼教的,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便主動請纓,要在村裏辦學前班,當一名幼兒教師。老校長勸她:玉玲啊,你這是何苦?你是學校裏的骨幹教師,將來有機會一定能轉正,成為一名正式教師。賈玉玲再三堅持,老校長只好簽應了她的請求。
沒有房子當教室,沒有桌椅板凳,她跑回娘家,請求幹了多年村支書的父親幫忙。父親理解女兒的心思,便把自家房前屋後十幾棵樹木砍掉,送給她作桌椅的木料。丈夫會木工活,做桌椅的活計自然歸他。沒有教室,賈玉玲説服丈夫,把自己曾經的洞房收拾出來做教室。第一批招生,她便收了50多名兒童。賈玉玲的學前班辦得紅紅火火。此後的幾年裏,每年她都能招到50多名孩子,有時還能招到上百名孩子。就這樣,一個個性子野、不懂事的孩子在她的調教下成了活潑、可愛的小學童。
正當賈玉玲在她熱愛的教師舞臺上盡情地工作時,在省城國有企業工作的兩個兄弟為她辦理了招工手續,只等她去報到。她猶豫了,權衡再三,自己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機遇,人生也許將會發生重要轉折。“玉玲這只‘俊鳥’終於要飛走了。”消息像長了翅膀,讓鄉親們既羨慕又擔心。剛懂事的孩子們聽説老師要走了,都紛紛偎依在她的身邊,有的還哭了起來。賈玉玲望著孩子們一雙雙紅紅的眼睛,感動地流淚了。丈夫已為她收拾好了行裝,她又悄悄解開,重新帶著他的孩子們走進了童年的樂園。
流動的幼兒園
無論辦學條件多麼艱苦,遇到多麼大的困難,賈玉玲從未有過放棄地念頭,千方百計地堅持辦下去。三十多年來,賈玉玲先後多次搬家。上世紀80年代初,從自己家裏搬到村辦小學。不久因村小學教學規模擴大,只好搬進村委辦公室。90年代村辦公室翻建,她又回到自己家裏。後來,小叔子出去打工,全家搬走了,留下一個空院子,那裏又成了她和孩子們的校園。隨著時代的變化,村小學校經過改造後,終於有了場所。幾經週折,如今她和孩子們又回到校園。
當初的選擇,讓賈玉玲失去了很多。賈玉玲因開辦幼兒園,失去了民辦教師的資格,也就失去了轉正的機會,成了一名沒有“名分”的“編外教師”。更令她頭疼的是辦學經費,最初她的工資由村裏發,每月只有幾元錢,有時村裏困難,實際上她根本就沒有領到工資。現在賈玉玲享受的是鎮聘教師待遇,每月也只有300多元錢。但她無怨無悔。她時常把自己比作“老小孩”,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裏,她找到了童真,找到了自我價值。沒有錢買教具、玩具,賈玉玲就晚上自己動手做。孩子喜歡表演民間藝術打花棍,她用竹竿做成花棍的桿,撿來廢酒瓶蓋作鈴鐺,用廢紙盒糊出娃娃頭形狀,用彩筆描成臉譜。這樣的小玩具每年她都要做上百件。
深山裏的堅守
賈玉玲家至今在村裏是比較窮的。她工資收入不多,硬是靠丈夫種2畝山地供一雙兒女上了大學。但她又是富有的,從事30多年的幼兒教育,讓賈玉玲在附近小有“成就”。在附近幾個村子裏,常常是兄弟、夫妻甚至一家三口人都是她的學生。有些年輕的村民,遇到農忙或者出遠門,就把幼小孩子送到她照料,一送一整天。顯然,他們把賈玉玲當作了“家長”。再數一數,幾十年來全村有上百名在這裡上過學的孩子考學走出了山村。
黨和政府也沒有忘記她。這些年來,她多次被評為縣、鎮“三八紅旗手”,還連續當選平邑縣十一、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和第十五屆臨沂市人大代表。更令她驕傲的是,2008年,自己女兒也回到村裏,成為一名正式的教師。在賈玉玲影響下,孩子們都很爭氣,女兒通過縣統一招考回村當了小學教師,女婿是一名中學教師,兒子、兒媳正在讀研究生。今年過春節,一雙兒女回來過年了。兒媳説,畢業後就要孩子了,去看自己的孫子吧。“盼望著照看自己的孫子,但怎麼能舍得開幼兒園的這些山裏的孩子呢!他們更需要我啊。” 聽了兒媳的話,賈玉玲很是矛盾,自己時常這樣説。是啊,如今,附近四個村子農民紛紛把孩子送到這裡,她怎麼能辜負鄉親們的信任?怎麼能離得開她心愛山村的幼兒園?離得開她心愛的孩子呢?
歲月流逝,變化的是她從青春到白髮;變化的是一茬茬孩子們長大,有的走出了大山,有的在村裏結婚生子;沒有改變的是賈玉玲對教育事業癡愛,還有那孩子們無邪的笑臉。53歲的賈玉玲對她心愛的教育事業癡愛依舊,也許這是她終生的事業。(孫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