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由於歷史和自然環境等原因,該州的經濟文化發展仍然很滯後。山大人稀,村與村,寨與寨之間距離較遠,形成了教學點分散,學生數量少的狀況。這樣的大山深處,有一位鄉村代課女教師——韋玉連。
打秀村位置偏遠,搭乘大巴車從縣城出發,要歷經3個小時的盤山路。韋老師就在大山深處的打秀小學,山路狹窄險要,只能分散搭小車進山。進山的途中,遠處的大山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邊,路兩邊是陡峭的山崖和觸手可及的樹枝,早上剛下過雨,土石路十分泥濘,汽車就像風浪中的小船,上下左右不停地顛簸,15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
一個山坳中的小村莊隨著山路的蜿蜒進入眼簾。村子裏有不少建成的新屋,一座發黑的木質吊腳樓十分顯眼,房子前面豎著一根旗桿,上面飄揚著五星紅旗。帶路的老師指著這座老舊的吊腳樓説,這就是我們要找的打秀小學——只有一個老師、九個學生、兩個年級的小學。
走進學校,看見的是斑駁的木墻和吱吱作響的樓梯,教室的窗戶沒有玻璃,用塑料布封著。教室和老師的辦公室在二樓幾間破舊的小屋裏。
韋老師身高大概160cm左右,身穿深紫色的外套,黑色的棉布褲子,帶著兩隻白色的套袖,腳上是一雙運動鞋。臉上帶著笑容,看著鏡頭還有一絲絲的緊張。
韋老師擔任代課老師已經有31個年頭了,代課老師的工資每個月只有500元,繳了養老保險,就只剩400多元貼補家用。我問韋老師這麼辛苦為什麼不去打工?會賺得多一些。
韋老師笑著説:“我走了就沒人叫我老師了,我喜歡孩子們叫我老師,我也捨不得這些孩子們。”儘管説得很輕鬆,可是從她眼角的魚尾紋和已經有一些佝僂的背,還有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顯得蒼老的臉上,可以感受到31年的艱辛,而她那清澈明亮的眼神和一直挂在嘴上的微笑又讓我覺得她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幸福快樂的。
吊腳樓二樓有一間小屋是韋老師辦公和休息的地方,一張木制的辦公桌,一張鋪著薄薄床褥的木板床,書架上是整齊排放的課本和課外讀物,書的種類很少,顯然不能滿足師生的閱讀需求。
韋老師上課的時候,兩個年級的學生相背而坐,分別面對教室前後的兩塊黑板聽課。儘管只有九個人,韋老師教課卻是那樣認真,逐字逐句地教孩子們字和詞正確的發音和理解,孩子們聽得也很認真,跟著老師一字一句地朗讀。那抑揚頓挫略帶鄉音的稚嫩童聲
一聲聲回蕩在山坳之中,聽著聽著,突然有一種説不出的心酸。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就是韋老師和學生們吃午飯的情景,在簡易的火塘上,韋老師用木柴點火燒菜做飯,在嗆人的煙火中,她笑著講述生活中的點滴,講她對孩子們的愛與責任,讓在場的人不禁感動落淚。老師和學生十個人圍坐在矮桌前,坐在幾截鋸下來的木頭“板凳”上,為了年齡小的孩子能夠夾到菜,韋老師坐得很靠外,剛剛能夠到桌子。一碗炒熟的我叫不上名字的山野菜和米飯就是韋老師和孩子們的午餐,這頓飯不能説飽更談不上好,只能是解了一時的饑餓,這就是2011年大山中的打秀小學代課老師韋玉蓮和她的九個學生平平常常的一頓午飯。
優秀的老師離不開家庭的支持,聽韋老師説,她的丈夫一直很支持她的工作,沒有一句怨言。韋老師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影響了她的子女,她的兩個兒子都在上大學,我們去採訪的時候恰好趕上韋老師的小女兒參加高考,她説,如果女兒發揮正常,應該也能上大學,將來也要當老師。聽了這些話,不禁讓人的感動又增加一分,一個平凡的鄉村女教師在艱苦的環境當中,用青春和熱情培養教育著山村的孩子們,幾十年如一日。她的身體力行為子女做出了好的榜樣,培養了三名大學生,真的讓人佩服,讓人感慨,讓人心靈凈化與昇華,她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的脊梁所在,她就是“最美的鄉村女教師”。
注:2011年10月打秀教學點已被撤並,韋玉連老師如今在從江縣秀塘鄉打郎小學小學任教,她的九個學生也被編制到該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