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我叫張娜,是西華縣皮營鄉姚莊回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我師範畢業後分配到一所偏僻的農村小學任教,我從來學校教書的那天起,就把學校完全當成了自己的家。學校裏缺什麼,只要家裏有,就順手拿來,從沒猶豫或吝嗇過。為了掌握上下課時間,拿來了挂鐘;為了教室的乾淨整潔,拿來了掃帚和垃圾桶;學校沒有電腦,就省吃減用,自費購買供教師查閱資料和學生學習;學校的音樂課沒有樂器,就把孩子的電子琴搬來;農村的孩子買不起學習資料,就自己整理練習題,自己買紙,自己打印,發給每一個學生;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把給自己孩子買的兒歌、故事書、拼音、字典、英語書及學習光蝶都拿到學校。幾年來,我為教學、為孩子購置物品粗算起來也不下2萬元,這個數字不大,但對於一個月收入1000多元的年輕的農村小學教師來説,只能從口中扣下來,從身上省下來。對於我的種種做法,有許多人不理解,褒貶參半,尤其是公婆更是抱怨不已,“你一個普通教師,把家裏的什麼東西都往學校裏搬,這個家你還要嗎?人家不説你傻嗎?”我總是淡然一笑説:“我不管別人怎麼説我,也不求得到一些什麼回報,只求那些鄉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到和城市一樣平等的教育。” 

    在七年的教師生涯中,我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從培養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入手,尋找學生心靈世界的窗戶,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書育人。針對一些後進學生,我更是用心去呵護,除了耐心的補課,反復的講解外,還在班級中開展“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好生帶差生,成績同考核,以長補短,共同進步,整個班級團結活潑,和諧向上。班裏有個同學叫馮靜文,成績在班裏處在中下游,父母多次勸她留一級,可這個學生就是不願意,她已和同學們融入了這個和睦的集體中,不想離開這個歡樂向上的團隊,不到半年的時間,該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一次期中水平測試中,竟出人意料的榮獲了全班第三名。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我深有感觸的一句話。在班上有一位學生叫理樂樂,從小失去父母,跟著姑姑生活,姑姑家本來就有四個孩子,再加上一個樂樂,生活更加艱苦。她沒有錢買學習用品,被同學們看不起,經常受同學欺負。生活在這種境況的他,沒有童年的歡樂,總是沉默寡言,和別人説話也總是戰戰兢兢。我多次找樂樂談心,主動給她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並號召班裏其他同學接近她,和她交朋友。樂樂進步也很快,學期末在班級“笑口常開”欄目評比中獲得14個笑臉。在對老師的評價表中,理樂樂同學寫出發自內心的一句話:“老師,你就像我的媽媽,我會用努力學習報答您的!”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從不滿足既定的教學模式。我在給學生講《莫高窟》一課時,心想,如果是大城市的孩子學到這一課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圖片,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莫高窟壁畫的美輪美奐,課堂生動有趣,學習效果一定會好,而農村的孩子只能模糊想象,知識掌握很不牢固。於是決定把母親家的電視機搬來當投影儀,又把兒子看動畫片的影碟機搬來當播放器。每學一課,就要上網查詢許多資料,蒐集許多素材,才能製作十多張幻燈片並把每張都提前刻錄光盤上,這種“三步法”的多媒體教學,雖然困難重重,但在目前還比較落後的農村小學裏,既經濟又實用。2012年5月10日,我在全鄉新課改現場會上,介紹了自己新課程改革的典型經驗,受到了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為了適應偏僻農村這個特定環境的教學需要,我並不滿足主課方面的教學,我更希望看到農村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但由於農村小學普遍存在老師缺乏的現象,尤其是體、音、美老師各校幾乎是全部空缺,怎麼辦呢,看著對知識技能嗷嗷待哺的可愛的孩子,我又開始了艱辛的跨科學習之路。張娜2005年暑假隻身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北京,花費3000元參加了為期20天的鋼琴培訓班;同年年底放假後又在週口參加了繪畫技術培訓班。2007年7月,在全縣教育系統舉行的舞蹈大賽上,半路出家的我竟奇跡般的戰勝了包括縣城專業老師參加的所有選手,取的了全縣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學校沒有體育老師,我主動把全校推廣廣播操的重任一人承擔下來。我從網上下載第三套廣播操的內容,認真學習,琢磨動作要領,掌握方法,利用2個星期的時間先把自己班裏的學生教會,然後再總結經驗,全校推廣。 

    在日常生活方面,我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樂於奉獻,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地做好領導交給自己的每一項任務。我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時刻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格言,工作不分份內份外,顧全大局,勇挑重擔。我不但擔任四年級語文、英語、品德、勞技、科學、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同時還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特長,因材施教,又給學生增開了舞蹈、計算機課程。每年還都會為請假老師代課,從沒有半句怨言,從不計個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