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青藏鐵路堪稱“世界凍土工程博物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3日 10: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西寧6月13日電(記者朱建軍 王聖志 呂雪莉)隨著凍土路基、凍土區橋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線等工程的順利施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凍土最長的青藏鐵路,如今堪稱“世界凍土工程博物館”。

    專家稱,青藏鐵路穿越世界上最複雜的凍土區,不少凍土工程措施都是國內外首創,可謂集凍土工程之大全。即將於7月1日試通車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凍土地帶最長的高原鐵路,這條鐵路處於多年凍土區的線路就長達550公里。而凍土對溫度極為敏感,隨著溫度的變化,它會“發胖”或“變瘦”。據了解,凍土在寒季就像冰一樣凍結,隨著溫度的降低體積會發生膨脹,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鋼軌就會被“發胖”的凍土頂得凸起;到了夏季,融化的凍土體積縮小,路基和鋼軌又會隨之凹下去。凍土的凍結和融化反復交替地出現,路基就會翻漿、冒泥,鋼軌會出現波浪形高低起伏,對鐵路運營安全造成威脅。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凍土科學專家張魯新説,凍土雖然在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也存在,但他們是屬高緯度凍土,比較穩定。青藏鐵路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而太陽輻射對凍土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加上青藏高原年輕,構造運動頻繁,並且這裡的多年凍土具有地溫高、厚度薄、熱融發育等特點,其複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黃弟福説,青藏鐵路建設中創造性地採取了解決凍土施工難題的相應對策:對於不良凍土現象發育地段,線路儘量繞避;對於高溫極不穩定凍土區的高含冰量地質,採取“以橋代路”的辦法;在施工中採用熱棒、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鋪設保溫板、遮陽篷結構等多項設施,提高凍土路基的穩定性,堪稱集世界凍土工程措施于一身。因此,運行在青藏鐵路上的列車時速將達120公里。據了解,青藏鐵路有111公里線路鋪有一種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築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鋪築土層的路基。這種多孔隙的“片石層通風路基”為國內首創。它是效果較佳的保護凍土措施,好似散熱排風扇,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能降低地基土溫度0.5攝氏度以上。

    全長11.7公里的青藏鐵路清水河特大橋橫架在可可西裏凍土區,它是一種“以橋代路”的保護凍土措施,鐵軌飛架而過可以不驚擾凍土。青藏鐵路“以橋代路”橋梁達156.7公里,佔多年凍土地段的四分之一。張魯新説,如此大規模採取“以橋代路”措施,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青藏鐵路有的凍土路基兩旁插有一排排直徑約15厘米、高約2米的鐵棒,這就是熱棒。它是一種高效熱導裝置,具有獨特的單向傳熱性能:熱量只能從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傳輸,反向不能傳熱,可以説是一種不需動力的天然製冷機,專家稱之為凍土病害的“青黴素”。大規模使用熱棒可以保持多年凍土處於良好凍結狀態。
    青藏鐵路全線將設立45座車站
    青藏鐵路即將開通 可可西裏成為“生態焦點”
    “青藏鐵路通車不僅是中國的大事”
    青藏鐵路:以人為本的“健康線”
    青藏鐵路開通運營將給格爾木旅遊帶來發展機遇
    青藏鐵路通車:西藏特色産品將大規模走出高原
    青藏鐵路:環保投資15.4億元
    張樹森:用雙腳踏勘青藏鐵路
    可可西裏藏羚羊已完全適應青藏鐵路動物通道
    一站一景──青藏鐵路沿線火車站見聞
    聚焦青藏鐵路:“世界第一高隧”征服記

責編:霍筠霞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