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國家機關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綜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8:58 來源:新華社
專題:八榮八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踐行榮辱觀 真情係民生 ──中央國家機關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綜述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 踐行榮辱觀 真情係民生──中央國家機關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綜述

  新華社記者 顧瑞珍

  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在中央國家機關引發強烈反響。中央國家機關工委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通知》,編發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正反典型實例》,要求有關部門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

  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黨組(黨委)高度重視,紛紛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結合實際&&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

  以榮辱觀教育為重要內容,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

  許多部門堅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採取中心組學習、座談研討、專家輔導、知識競賽、圖片展覽、網上論壇等多種形式,引導黨員幹部深刻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責任感。

  交通部要求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遵守黨紀國法、&&樹立文明新風,堅持以身作則,促進黨風政風的進一步好轉。

  環保總局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僅要在本職崗位上貫徹黨的宗旨、當好人民公僕,而且要在社會生活中嚴於律己,就環評向社會作出七項承諾。外交部、司法部、人事部、中國人民銀行、國資委等部門將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列入機關黨建工作長效機制,在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國土資源部、水利部、民航總局等部門把榮辱觀納入黨校教育培訓內容,引導機關幹部大力弘揚“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恪盡職守、廉潔奉公”的公務員精神。中國保監會、國家電監會、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要求廣大幹部職工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創造良好的廉政文化,努力保證國有資産的安全運行。

   認真解決道德建設突出問題,結合實際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在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礎上,各部門緊密聯絡本部門、本行業實際,深入思考社會主義榮辱觀在中央國家機關的具體體現,研究解決道德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作為技術執法部門,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熱愛祖國就是要做到“為國執法、嚴格把關”,服務人民就是要做到“為民執法、執法為民”,崇尚科學就是要做到“技術執法、科學執法”,辛勤勞動就是要做到“辛勤執法”,團結互助就是要做到“合作執法”,誠實守信就是要做到“誠信執法”,遵紀守法就是要做到“依法執法”,艱苦奮鬥就是要做到“勤儉執法”。

  科技部、中科院把科技道德建設作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提出加強科技界思想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進一步落實科技評價體系改革,針對不同類研究採取不同評價標準;加強專家信用管理,增加科研活動透明度;完善科技經費監管,繼續推進計劃管理、經費管理、評價和獎勵等重大改革。

  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價值取向融入文化工作,充分運用文藝作品的認識、教育、審美、娛樂等功能,引導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以榮辱觀教育為精神動力,推動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

  學習榮辱觀的過程中,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把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履行工作職責結合起來,深入研究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措施和辦法,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做好工作的緊迫感。

  最高人民法院把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結合起來,開展“規範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進一步規範職業行為、恪守職業道德、培養高尚情操。

  教育部認真抓好治理學校亂收費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學校“三保”投入機制,全面落實對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和扶持政策。農業部以為農民辦理15件實事為切入點,開展為農民服務的主題實踐活動,加快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積極推進“九大行動”,推動新農村建設各項措施具體化。

  衛生部等部門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醫德醫風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醫療衛生機構規範的道德標準和要求,引導從業人員堅持崇尚醫德、恪盡職守、忠實為群眾服務,認真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財政部按照“理財為公、為民理財”要求,建立、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産生活困難。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真做好城鄉困難群眾、下崗職工生活安排等工作,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責編:劉彥妤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