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連船舶重工堅持自主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紀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09:46 來源:
專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經濟日報消息:今年5月31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十里廠區洋溢著喜慶氣氛。碼頭上,我國第一座作業水深可達122米的自升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41”在這裡建成並交付使用。望著凝聚著他們智慧和辛勤汗水即將奔赴深海作業的鑽井平臺,大連船舶重工的人們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是由大船人自主完成詳細設計和技術創新建造而成的,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深海鑽井平臺,它全部實現自動控制,一次定位能鑽30多口井,鑽井深度達到9125米。大連船舶重工不僅為我國海洋石油資源的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在中國造船史上又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創新創出60多個第一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由擁有百年曆史的原大連造船重工和大連新船重工兩個公司整合重組成立。幾十年來,大連船舶重工創造了中國造船發展史上60多個第一。2005年,公司完工船舶26艘/232.77萬噸,經濟總量突破100億元,造船總量突破200萬噸。目前手持訂單87艘/779萬噸/401億元,生産任務最遠安排到2009年,不僅繼續保持我國造船業排頭兵地位,而且成為世界造船企業第六位。歷經百年風雨的“大船”經久不衰的奧秘是什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大連船舶重工董事長、總經理孫波深有感觸地説:“創新是企業賴以生存和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走不懈創新這條路,創新贏得未來。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有可能站在中國造船業的最前列,才能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零的突破

  上世紀90年代,能否建造30萬噸級以上的超大型油輪,是一個國家船舶建造水平的重要標誌。1997年,大連船舶重工憑藉已具有自行設計和製造世界先進水平大型船舶的能力,參與中東一個國家油輪公司10條30萬噸油輪的競標。當時同臺競標的幾個國外船廠都已有建造了70到80艘超大型油輪的經歷,而大連船舶重工則還沒有建造30萬噸超大型油輪的經驗。大船人迎難而上,堅持兩年的談判,最終靠實力和真誠打動了船東,在超大型油輪建造上,實現了零的突破。

  隨後,要把一紙合同變成完整的超大型油輪,這對從零起步的大船人來説,面臨的是一場更為嚴峻的考驗,如何突破設計難關是關鍵。大連船舶重工選擇了“以我為主,與國外公司聯合設計”的道路,對引進的先進技術消化吸收,逐步掌握關鍵設計技術,最後,30萬噸船舶的建造質量取得了DNV船級社和船東的高度評價。

  打造自主品牌船舶

  11萬噸成品油輪就是大連船舶重工完全以自主品牌打入國內國際市場的一個成功範例。孫波介紹,這是在國內船廠中自主開發最成功、最具市場前瞻性的産品之一。1996年首次進入歐洲市場以來,經過不斷改進設計和升級換代,始終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歷經十年市場不衰,被國際航運界譽為“中國大連型”、“當代世界船舶的典範”。

  靠著自主創新的精神,幾年來大連船舶重工自主設計能力有了跨越式提升,並先後在4250TEU集裝箱船、11萬噸成品油船、30萬噸大型油船、7萬噸級成品油船、鑽井平臺等領域形成名牌産品,獲得了市場認知度,國內外船東紛紛慕名而來。目前,4520箱集裝箱船已承接了41艘建造合同,11萬噸成品油輪承接了32艘同類型船,3.5萬噸和7.6萬噸成品油輪分別承接了14艘和11艘。建造第一艘30萬噸超大型油輪後,技術人員迅速消化並掌握了關鍵技術,開始了自主設計和建造,現累計承接了30萬噸超大型油輪達23艘。目前,大連船舶重工在多種船舶建造中,形成了品牌化、系列化、批量化生産。

  搶佔海洋工程建造制高點

  進入21世紀後,國際油價上漲,海洋工程市場需求旺盛。大連重工抓住時機,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的創新之路,尤其是在深海鑽井平臺的設計建造方面在國內確立了優勢。今年5月31日,建造成功的122米自升式鑽井平臺,是我國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作業水深最深的鑽井平臺。中國人第一次站在自己建造的鑽井平臺走向深海。在首座深海鑽井平臺建造中,大連船舶重工突破了多項工藝、技術難關。從合同簽訂到開工建造,僅用了短短5個月時間,打破了國外生産同類産品需一年時間的紀錄。深海鑽井平臺的成功建造,為大船重工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今年1月,又與美國諾貝爾公司簽訂了國內第一座深海半潛式鑽井平臺,這是目前世界最為先進的深海鑽井平臺,而世界上能夠製造這種平臺的企業也是極少數。在當今最尖端的海洋工程設計製造中,大連船舶重工一舉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浩瀚的大洋,百舸爭流。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連船舶重工先後為國內外船東建造了各類船舶2700多艘,一艘艘“中國大連型”巨輪從這裡起航,駛向世界。(記者 單超哲)

責編:張麗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