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的人必須得是一個雜家 實干家
主持人:吳峰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一心幾用,另外要兼顧各個方面,包括節目,包括製作,所有的方面都要操心。能不能告訴我們在這個節目當中,遇到的最困難的事?
吳峰:這次節目確實是非常的緊急,從我們上週三接到任務的時候,我們已經感到特別的急迫了,張老師説,週三開始製作,到下週一播,因為各方面的情況還都不是很了解,這次真的是非常感謝朱處長,我們週三晚上為什麼沒有睡覺,就是看朱處長給我們傳過來的14篇文章,就涉及了各個省市怎麼樣抗旱,各個省市不同的情況,包括部長的一些會議的整個的發個文章,14篇文章,我們四個人都在做功課,還有兩個編導一個要去河南,一個要去河北,他們當天一個是做功課,第二天早上還要趕往機場,還有一個也是6點鐘就要到火車站,所以非常的緊張。週四我們四個人必須要統籌一下稿子,把我們在北京採訪的東西和河南河北的情況還要互對,做形成一個合稿,就是為了週六的拍攝,所以週四他們在現場的拍攝是我們在當天晚上對出來的,當地是什麼情況,和北京採訪各種各樣情況的一個匯總,所以他們也沒有睡。我們後期一個是我,還有一個是徐菁,我們在會對,週五我們就緊急地進的機房,因為這個節目要搭架子,所以必須把完稿對出來,還要小片要拍攝製作完,所以這個時間是非常非常緊的。在這裡我就覺得我們這次配合從未有過的默契。前期兩個記者非常的職業,我們所需要的東西都給採到了,比如典型,到底這個分類怎麼去解讀,按苗期的按地塊的分類,包括措施上如何去澆水,跟以往有什麼不一樣,所以這次去的記者全部都採到了,所以就非常的好看,有典型,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的情況,然後現場有專家解讀的話就既清楚又明白。還有一位記者就採集了當地的一個麥苗,拿到演播室給專家看,大家一看就是知道什麼樣的苗要澆什麼樣的還不急著澆。所以這次還算比較高水平地完成了任務。
張生貴:確實是創造了一個新神話,有一個編導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澆水的,以前都是大面積澆,這次就是薄薄的澆。所以這次真的是科學抗旱。
吳峰:這次澆水確實跟以往不一樣,我們的記者下了很多的工夫,找出了這些點。加上他們在當地的跑路,前期的導演也説,從來沒有一天拍過三盤帶子的。都很不容易。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