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地點:河南新鄉 相傳劉秀在躲避王莽追殺時在新鄉延津縣飲馬,玉璽在這裡失而復得,後囑其子漢明帝修廟立篆編寫鼓譜,這裡的大鼓由此起源。記載著鼓譜的羊皮卷在文革時期被毀,這幾年村裏組織老人門一邊回憶一邊整理一邊改進,又重振了大鼓的威風。村裏的年輕人也逐漸喜愛並加入進來,古老的鼓韻獲得了新生,現在的人們也在古人的遺贈中豐富、愉悅、充滿活力。
拍攝地點:河南新鄉 延平縣大平調劇團在南皮村進行為期三天的演出,演員們都是當地的農民業餘表演,雖然臺上演的是帝王將相,下臺之後仍然是普通人的小人生,吃喝拉撒一樣不少,辛苦煩惱一應俱全。另一方面,臺上表演的是帝王將相流傳千古的故事,台下看戲的卻是有著最普通人生故事的農民。臺上大人物的故事點綴著台下小人物的生活;而台下小人物的生活似乎很難走近臺上大人物的故事當中。
拍攝地點:河南新鄉 中國剪紙歷史悠久,圖案寓意用途都有一定之規。但是河南輝縣的農婦李愛榮完全打破常規,用剪紙記錄了她的農家生活,表達的是她與家人的親情。那麼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剪紙?李愛榮又有著怎樣的生活呢?
拍攝地點:河南新鄉 快速木雕人像技藝不同於我國傳統的建築木雕和神像木雕。首先,雕刻的主體是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想象中的神。土生土長的農民快速雕刻師常德明,能在短短的15-30分鐘內,就可以刻出頭像。這究竟是怎樣一門技藝呢?
拍攝地點:山西孝義 木偶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木偶戲早于戲劇。在山西孝義,當地人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屬於自己的仗頭木偶。更讓人吃驚的是,如今經過木偶藝人們的創新,傳統的仗頭木偶居然代替了現代電視劇中的活人,步入了木偶的電視時代。那麼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木偶?它的特色到底有哪些?本期尋訪走近孝義,為您講述一個關於仗頭木偶的故事。
拍攝地點:山西柳林 在山西柳林三交村黃河邊,村民們閒暇時最愛跳秧歌。劉向才一家因秧歌而結緣——當年他在鬧秧歌時與黃河對面的老伴“扭”在了一起;如今,女兒又如法炮製,也在跳秧歌“跳”出了意中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家人呢?本期尋訪走近黃河岸邊,為您講述著有趣的人生。
拍攝地點:雲南騰衝 騰衝被成為翡翠之鄉,而又以荷花鄉最為出名,這裡的人人都會説上 兩句有關玉的傳説,他們也都靠玉而生活,是什麼讓騰衝的翡翠這麼出名?我們講述一段關於玉的美麗故事。 本期尋訪走近美麗的翡翠之鄉,為觀眾細細講述一段關於美玉的美麗故事。
拍攝地點:貴州黎平 侗族陸大媽年輕時美麗又擅歌,被中央民族歌舞團選中進了北京;陸大爺年輕時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侗族漢子,被陸大媽的父母相中。這一對侗族男女,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家鄉,遠隔千里,就因為侗歌使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他們的人生也因此不同尋常。 尋訪編導走近這對侗族老夫妻,為觀眾細細道來他們的侗歌人生。
拍攝地點:貴州黎平 鼓樓是侗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它既是議事堂,又是節日裏的交流場所,因此每一個侗寨都要有一座自己的鼓樓。 寨老是侗寨裏傳統主事人,除了管理與調節寨中日常事務,還要對古樓的維修與保護負責。 本期尋訪圍繞著寨老與鼓樓展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拍攝地點:貴州黎平 黎平的侗族村寨是極富原生態的生存聚落,在這裡不僅保留著多種古老的生活方式,並且有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原生態民歌。侗族年輕人往往通過不同的曲調唱出自己戀愛過程中的各種感受,其中包括求愛,相愛,思念,憂愁,歡樂等等,極富地域特徵和民族色彩。 尋訪編導深入侗寨,通過記錄侗族年輕人的情感交流,把侗歌與侗寨生活展現給電視觀眾。
拍攝地點:雲南雙柏縣 《查姆》被彝族人稱之為本民族的史詩。然而今天的彝族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並了解它真諦的寥寥無幾。被當地彝族人稱之為畢摩的老爺爺——為數不多的會唱《查姆》的彝族老人,一心想讓他的孫子懂得《查姆》中的道理。那麼小孫子能否做到呢?本片將為您講述這個故事。
拍攝地點:雲南雙柏縣 彝家女子個個愛刺繡。大麥地鎮底上村的李海華是這門手藝人裏的高手。少女時代的她為自己精心縫製嫁衣,憧憬著走出大山,嫁給城裏人,但現實打碎了她的夢想。那麼,現實中的李海華是怎樣的?刺繡與她的生活又是怎樣的關係?她對未來有著什麼樣的企盼?為此,我們走進繡娘李海華。
拍攝地點:雲南雙柏縣 雲南雙柏縣的老虎笙等獨具民族特色的彝族舞蹈,是滲透到當地彝族民眾日常生活之方方面面中的一種文化形態。因次,它是構成彝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畢正良從小癡迷老虎笙(舞蹈),在他的人生歲月裏,因為老虎笙而出現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本片以畢正良為切入點,為觀眾打開一扇窺視雙柏地區彝族人文化生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