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7 夢開始的地方
|
第六集
|
第七集
|
第八集
|
第九集
|
第十集
播出時間:9月15日開始播出 CCTV1 01:17(首播)05:25(重播)
第一集 照片背後的故事
在復旦大學百年校史的展覽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照片,這是1979年的夏天,復旦大學新聞系幾位78級大學生遊覽黃山途中與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不期而遇,而共同留下的合影。照片中這位年紀稍大的女同學名叫劉曉紅,當時她是一名年齡20歲的大一學生。
第二集 最後的考試
1977年的冬季,中國舉行了文革後首次恢復的高考,連同1978年夏季的高考共有1160萬考生走進了考場,在他們當中,中學畢業年限從1966年到1977年,跨度達11屆之多,年齡最小的只有十五、六歲,最大的已有三十六歲。這是共和國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群大學生。
第三集 書香門第
2005年的夏天,在太原工業大學,已故教授徐雲的老屋裏,三個兒女唱起了當年父親教唱的英文歌。循著歌聲,他們的思緒似乎又回到了二十七年前的那個春天。就在那一年,知識和知識分子的際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四集 遊子的回歸
1977年底,國家舉行了文革後的首次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在這次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中,一紙准考證將570萬青年帶進了久已陌生的考場。在大學停止正常招生11年之後,人們的命運和試卷再次聯絡了起來。
第五集 回城的路
2005年5月的一天,出版社的兩位編輯來到著名作家黃蓓佳的家中,商討黃蓓佳又一部新書的出版計劃。黃蓓佳在1977年的冬天以一個知青的身份參加了我國文革後首次恢復的高考,考進了北京大學中文系,而後走上了專業文學創作的道路。對於那時數百萬與黃蓓佳一樣無法回城的知青來説,1977年的高考,是改變命運的一線機會。
第六集 愛情故事
朱子慶和馬莉是一對詩人夫婦,在討論詩歌的時候,夫妻二人常常會爭執不休。26年前,在廣州中山大學的校園內,正是這種對詩歌的熱愛和爭論使他們發現了彼此之間的吸引,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也變成了上個世紀70年代,中大校園內師生爭議的轟動的事件。
第七集 兩個畫家
蒙古族畫家朝戈是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的主任,在我國當代美術界他是最活躍的人物之一。28年前,20歲出頭的朝戈還是內蒙古草原一個插隊知青,在1978年的夏天,他考進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這是文革後中央美術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大學生。
第八集 夢想成真
謝衛東是天津光華學校的高三老師,自1982年大學畢業擔任中學教師至今,謝衛東作為學校的教學骨幹力量,20多年來一直帶領高中畢業班的學生迎戰一年一度的高考。然而回首自己的大學之路,謝衛東卻走過了一段夢生夢滅的艱難歷程。
第九集 高考咏嘆調
2005年的4月,湖北應城退休教師陳培環在家門口碰到了她的一個鄰居。鄰居向她問起陳培環兩個兒子目前在外求學的情況。陳培環的大兒子余嘉明目前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小兒子余昕也已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而在縣醫院退休的丈夫作為專家,已返聘在廣州市的一家醫院。
第十集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1978年的春季,是中國高校教育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春天。自從1966年6月,因文革中國高校停止招生考試11年後,國家于1977年冬季首次恢復高考招收的29萬大學生到了入學報到的時候,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唯一一批春季入學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