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關注傳承人

尋訪“聚元號”弓箭傳人——楊福喜

2006年,“聚元號”弓箭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50多歲的楊福喜是“聚元號”弓箭的第十代傳人,也是唯一的傳人,新近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聚元號”弓箭鋪有近300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唯一一家完整保存傳統弓箭製作技藝的弓箭鋪。清朝乾隆時期,“聚元號”弓箭因其精準的力道、細膩精緻的畫活兒(弓箭裝飾)成為皇家御用弓箭。

  • 王習三

    2006年,衡水內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冀派內畫的創始人,叫王習三。王習三原名王瑞成。1957年他進入北京工藝美術公司美術研究所,次年,他拜京派葉仲三之子葉曉峰、葉奉祺為師,成為祖傳五代的“葉派”藝術的第一位外姓傳人。

  • 張國良

    張國良,空竹製作大師,人稱“空竹張”,2006年被認定為空竹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是“空竹張”第三代傳人,10歲跟著父親學習空竹製作技法,34歲才重操舊業。他把老北京空竹抖到了悉尼的市府路,把市井人家健身的玩意做成了高檔收藏品。

傑出傳承人
  • 容亞美

    黎錦紡織技藝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千家鎮是中國文化部命名的“海南省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保護工程試點單位”。容亞美是這個鎮的標誌性人物,曾獲海南省織錦大賽特等獎,獲授黎族傳統紡染織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多次應邀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現場展演。

  • 黃家近

    在三亞市崖城鎮郎典村,住著一位已72歲的黃家近老人,他是國家級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黎族打柴舞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他從8歲開始跳打柴舞,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把打柴舞傳授給下一代人。60多年來每次村裏有老人過世,黃家近老人都要去跳打柴舞,他是村裏跳打柴舞跳得最好的人。

  • 曹仕傑

    在天津西北角民族文化宮,回族重刀武術第四代傳人曹仕傑一邊擦拭著大刀,一邊向記者講述關於重刀的點點滴滴。 重刀是大刀的原稱,它是京津一帶的一種傳統兵器,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傳燕王朱棣的一個金陵籍回族將領慣用一把30公斤重的大刀征戰,他隨朱棣北伐平定天津,後舉家遷至天津,於是有了津門曹氏大刀,代代相傳。

  • 周美洪

    周美洪出生於績溪縣制墨世家,他創新和恢復了茶墨、青墨、硃砂墨、五彩墨和手卷墨的生産,為歙縣政府成功申報“中國徽墨之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徽墨製作技藝”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保護和發展老胡開文墨廠和安徽歙硯廠兩個傳承主體企業做出不懈的努力。2008年和2009年徽墨廠兩次被國家列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