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衛星導航,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導航的定位功能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去哪,打開手機中的GPS,系統就會自動規劃出幾條最方便的路徑供你選擇。GPS似乎也漸漸成了導航的代名詞。然而,GPS並非唯一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究竟有何重大意義?上周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了北斗導航衛星,又有什麼不同的新功能、新技術?我國的衛星導航科技,又在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呢?
昨天央視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了解答。
奇觀!牛在草原跑,人在家中坐
對於草原的牧民而言,放牛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加油!向未來》節目中,卻向我們展示了一樁奇事。
日頭早已高高地升起,放牛的時間到了,而牧民們卻坐在家中悠閒地喝著茶聊著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牛群的身上,早已放置了北斗芯片,芯片與手機綁定,牧民在家悠閒地喝著茶的同時,可以隨時在手機上查看牛群的位置。想要去找回牛群,也可以用手機,通過北斗衛星規劃出一條最優路徑。
除此之外,北斗導航系統還有更多令人驚嘆的“玩法”:配合地基增強系統,精度可以達到亞米級;在無通訊信號的地方支持短信發送的“短報文”功能,這是GPS無法實現的新科技。而且北斗導航系統在農牧漁業搶險救災情況下,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得不感嘆,科技給確實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大國強軍,科技是我們的依靠
不止民用,咱們自家的衛星導航技術在軍用方面的價值更是不可預估。在前些日子威震中外的朱日和閱兵上,許多單兵裝備上已經採用了“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極大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和管理效率。
正如節目中科學顧問張雙南老師所言,“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講,現在的自導系統,軍事上用的各種定位系統,如果依賴國外的導航系統,你如果跟它發生衝突的時候,顯然就用不上了。所以對一個國家來講,如果沒有這樣安全的定位系統,國家的安全就會受到危害,所以這個非常重要。”
張雙南老師介紹道,我國這些年在原子鐘上面進步很大,國內科學院幾家單位做的“天宮二號”,可以説是國際上精度最高的時鐘,而這個技術驗證之後,將來會應用到北斗導航系統上去,將會給我們定位的能力帶來非常大的提升。這是整個從科學到技術轉化的一個非常好的證據。
看完這期節目,感受到我國高精尖科技的迅猛發展,你是否與撒貝寧一樣,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強烈的驕傲、自豪?
隨著本期節目的播出,《加油!向未來》第二季也宣告收官。回首望去,我們跟隨撒貝寧和尼格買提,在來自中科院的曹則賢、張雙南老師兩位科學顧問的解讀下,一同通過殲-10、“蛟龍”號、復興號、運-20、天眼FAST、港珠澳大橋、北斗導航系統等不同大國科技內容的體現,深入感受到國之科技。而節目這一季的另一大亮點和創新則是啟用了真人競賽對抗的賽制,許多科學愛好者素人的參加讓大家看到了青少年科普的作用成果,他們也將帶著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將科學的力量和希望傳承發揚出去,創造更美好的國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