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感動所有人,這個孩子想讓所有人都不被癌症困擾…

CCTV節目官網-CCTV-2 對話 來源:央視網2017年06月19日 11:57 A-A+

從2017年4月開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中央主要媒體派出130多名記者,入駐全國110個貧困村,把媒體的聚光燈聚焦在精準扶貧工作上。記者坐在農家炕頭,聽脫貧故事,寫出一篇篇來自生活,帶著泥土氣息的脫貧報道。

#精準扶貧駐村調研一月間#充滿激情和正能量,那些扶貧故事裏的孩子內心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對於未來有什麼樣的心願?現場因為一個孩子大家都被感動哭了?他是誰?

無以復加的感動:為何群眾狂奔去救牛?

《現代快報》記者臧曉松:這是我駐村的第6天,當時是5月4日,那天我們大概是早上7點左右就起床,然後我們跟著我們鎮裏的幹部,村裏的幹部,然後一起去發放扶貧牛,這個發放扶貧牛的地點是在我們寶山村的一個扶貧路上,是我們在2016年修起來的。當時就是所有的幹部,然後帶著我們的群眾,然後一起去救牛,那個場面我現在都印象特別深,那種感動真的是那種無以復加的感動。

他為何離不開一頭牛?

《現代快報》記者臧曉松:見到了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當時是招牌式的笑容吸引了我們,所以也是促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他,他也就坐在我的身邊,其實他才18歲。他叫曾鵬飛。當時發放扶貧牛是用抓鬮的方式,他抓到了16號,這個數字非常吉利。

在《對話》現場,説到他的16號牛,曾鵬飛很幸福,也很激動。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廟塘鎮寶山村村民曾鵬飛:感覺就是我非常喜歡那頭牛的,剛開始把它放出來的時候就跳起來,我就感覺很開心,這頭牛很健康,不錯。跟它都有感情了,感覺離不開那頭牛了,那頭牛就是我的致富牛。

《現代快報》記者臧曉松:他現在家裏一共是有4口人,他的爺爺是生病的,他的爸爸是生病的,他的媽媽也是生病的,他媽媽常年在重慶看病,所以他這個18歲的小夥子這個時候就是1998年出生的90後,他現在已經是家裏的頂梁柱,這一點讓我非常的感動。但是我們每次見到他的時候,他永遠是笑呵呵的。

孩子感恩離世媽媽,謝謝您給予我生命,我愛你!

《科技日報》記者華淩:母親節那天,我來到雨臺村的童伴媽媽課堂,課堂上大大小小團聚著有20多個孩子,其中有一個約10幾歲的男孩兒臉略有一些黑紅,一直沉默著。“也許是在其他孩子的唧唧喳喳中,他的悶聲不響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他第一個把給媽媽的賀卡寫好,細心地用彩帶打好蝴蝶結,交給老師。我走近他問,你叫什麼名字?你的爸爸媽媽在哪?他低聲答道,媽媽已不在了。一下子,我的喉嚨生生被什麼堵住了,淚水瞬時充滿了我的眼眶。我忙用手把眼角的淚試去,問,能讓阿姨看下你剛在卡片上寫的是什麼嗎?他點點頭,打開賀卡,只見上面用綠色的彩筆,淺淺的,但很工整地在空白頁頭一行大致寫著,媽媽,謝謝你給予我生命,我愛你。那時,我的眼前已經模糊一片,心裏默念,若天堂有路,請寄去這份遙思。

我走進這個童伴媽媽課堂,當時滿屋子的孩子都是唧唧喳喳的,我看他是認認真真在寫這個賀卡,然後低著頭,也許是出於新聞的敏感吧,那個時候我就走近了他,然後就問了一下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回想起來非常奇怪,但在那一刻我是在我做採訪20多年的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差點失控。”

感動所有人,這個孩子想讓所有人都不被癌症困擾…

鐘海龍是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高樓鎮雨臺村村民,在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之後就一直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鐘海龍這次來參加《對話》節目的錄製是他第一次來北京,他去了北京天安門,在記者華淩跟他説要帶他看一次升旗以後,他非常堅定想要去看一次升旗,因為覺得很莊嚴,神聖。主持人陳偉鴻問到他的心願,長大以後想要做什麼?

鐘海龍回答:長大以後,我想做各種能讓所有人都能不得病、不生病之類的事情,讓那些得癌症的人也不會離世。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高樓鎮黨委書記秦義:我們全鎮一共有3900名留守兒童,雨臺村留守兒童有137名,有雙親留守,有單親留守,有離異留守。有像鐘海龍這樣的失去單親的或者雙親的留守孩子。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在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上學是免費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我們各級黨委都出臺了政策,有動員工程、雨露計劃等等一系列措施,在這些措施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們基層黨組織發揮服務功能,千方百計要解決孩子入學問題,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輟學,這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收視TOP榜
860010-1114051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