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2 經濟與法(停播)

[經濟與法]我要查賬(20120827)

來源:央視網2012年08月27日 21:40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最近,著名的景泰藍製作大師張同祿碰上了一件奇怪的事。作為股東他想查看自己公司的主要賬目,卻遇到了層層阻力,甚至走上法庭都沒有實現。按照法律規定,股東對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有知情權,為什麼張大師就不可以呢?

  十年前,張同祿與人合夥一起創辦了一家企業發展景泰藍。在公司,張同祿一直擔任總裁和藝術總監,但他卻覺得自己對公司的經營狀況越來越不了解。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雖然挂一個頭銜,總裁,總監,那是在名片上做文章,大師,你是總裁,你是總監,起這個作用,在我來講,就是幹活拿錢,一些個合同,一些個賬目,從來不讓我看,我幹什麼事兒呢?因為覺得不清楚公司的經營狀況,無法維護自身利益,張同祿就想查賬,但卻被自己所創辦的公司拒絕。於是,張同祿告上法庭,要求查看公司2008年以來的財務報告和會計賬簿。

  陳旭 張同祿的代理律師:《公司法》規定,我們作為股東,我們是有對公司的運作情況是有知情權的,那知情權具體的落實就是財務報表是什麼狀況,會計賬簿的記錄是什麼狀況,因為這一點,我們做企業的人都知道,這是企業的核心。進料、銷售,我們的有關資金往來情況等等,這是公司的一個命脈。那所以我們後來討論了一下,我們覺得從這個角度,就這個分支去提起的訴訟,要求查明,那麼整個的其它的一些情況我們也能清楚。

  本以為通過法律途徑,可以迅速查賬,進而維護自身利益。然而,經過一審和二審,法院並沒有支持張同祿的主要訴訟請求,法院不支持他查看公司的會計賬簿。

  陳旭 張同祿的代理律師:支持我們查看財務報表,不支持我們查看會計帳薄。那我的理解,宏觀上粗線條你可以看,你也有權看,應該讓你看,但是對於非常細緻,這個宏觀財務報表怎麼出來的會計帳薄,基礎性的材料,基礎性的會計這些資料不讓看,我們要掌握整個公司的運營、經營、生産和獲利的情況,不看這個會計賬薄我們是了解不到這個情況的,這跟我們本意相去甚遠。

  法院不支持張同祿查看公司的會計賬簿,但這並不意味著張同祿在公司裏的位置無足輕重,相反他是這個企業的核心人物。入行五十多年,張同祿創作了不少令人叫絕的作品,多件作品榮獲國內外大獎,他也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景泰藍製作技藝傳承人。這些年,張同祿所創辦的公司也主要依賴他的技術和名聲發展壯大。既然張同祿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他卻不能查賬?原來,在這之前這家企業發生了一件大事。

  張同祿和李佩卿曾被譽為業內最佳的合作夥伴。他們一起創辦了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十年間把景泰藍的創作及銷售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行業內學習的典範。然而,2011年6月28日,張同祿突然向李佩卿提出了分手。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當時跟她講咱們已經到現在這個地步我決定跟你分手,這是一。第二個咱們今後好聚好散,仍然是同行是緣分,不是冤家,你有什麼困難我仍然幫助你。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當時説實在的,大師跟我説完這句話,我半天我都説不出話來了,我當時就覺得怎麼能呢?怎麼能分呢?

  張同祿的決定對李佩卿猶如當頭一棒,她怎麼都不相信張同祿要和她分開。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説我跟大師一塊兒合作這麼多年,我説我跟大師爭爭吵吵,風風雨雨一起這麼多年了,多難,我説日子多難,我都沒想過跟大師分開,我都是想跟大師,幫著大師一心一意地跟大師做這個景泰藍做下去,做到不能做為止。

  張同祿今年70歲,而李佩卿也將近60歲,兩人相識其實已經有40年。他們合夥辦企業還是因為一場意外的變故。以前,他們都在北京工藝美術廠工作。張同祿技藝超群,做過廠裏的總工藝師,李佩卿曾經跟著張同祿學藝。

  李佩卿 :跟他學習點藍技術。在學這個點藍的過程當中,一看到點藍的五顏六色釉料盤,真的是非常地震撼 / 就像進入了一個藝術殿堂,一下就喜歡幹這個工作。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大約于13世紀末由阿拉伯傳入中國,然後在中國獲得極大提升,從而演變成了中國特有的知名手工藝。景泰藍的製作工序極為繁雜,用料昂貴,因此在我國歷史上,只有皇親國戚才能使用得到,尋常百姓一般都見不著。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像做一個景泰藍,做一個小花瓶它的製作時間大約在三個多月,燒高級一點的,複雜一點的,要半年。

  北京工藝美術廠曾是北京有名的創匯大戶。然而,到了2000年,由於種種原因,這家企業卻要宣告破産。所有的員工都下崗了,許多身懷絕技的高級技工紛紛變成了賣菜的、理髮的、看大門的,等等。這樣殘酷的現狀讓張同祿和李佩卿既感到難過,又都有些不甘心。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我覺得這個景泰藍到現在六百年的歷史,在那麼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我們先人,前人仍然奮鬥,使這個景泰藍的工藝傳承下來,到現在社會主義的大好時期就到我手裏就完了嗎?我覺得應該傳承下去。

  李佩卿 :然後我就覺得這怎麼就不成了呢?景泰藍?

  在痛苦的煎熬中,李佩卿就想出一個點子,希望和張同祿一起開個公司接著做景泰藍,張同祿一聽就爽快答應了。2000年3月,他們東拼西湊借來30萬元,成立了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

  在工藝美術行業普遍不景氣的狀況下,兩位懷著共同夢想的人卻逆流而上,非要發展自己熱愛的景泰藍,他們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那麼,是不是兩人在合作中産生了什麼矛盾,才導致最終要分手呢?這些年,他們究竟是怎麼合作的?

  剛成立公司時,由於缺乏資金,張同祿和李佩卿的創業陣地就是一間借來的破倉庫。要做産品,更是缺這少那。不過,他們感到最難的還是怎樣讓市場認可他們的産品。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剛剛開始好些個市場錘煉,客戶得摸索來培養。

  公司成立後,張同祿主要負責産品的設計和研發,而李佩卿則側重於公司的運營和市場開拓。因為景泰藍的生産成本比較高,李佩卿起初就拿著張同祿設計的許多圖紙去找投資商,希望對方選中後先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生産。然而,她很快發現這條路子很難走通。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客人看到你這一張破紙,這上畫幾筆,你就想擱我這拿點錢走,那肯定是不同意。

  碰了幾次壁,李佩卿就悟出一個道理,求人還不如求自己。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所以我就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大師設計什麼樣的作品,我堅定不移給大師投。當時其實公司也有很多其他的工作人員,他們都説投完了到時候賣不動,我説賣不動再説賣不動的,我們醜媳婦兒總得見公婆吧,我們不把它做成産品出來,誰會認識你這個圖紙是什麼?

  為把張同祿的設計變成直觀的藝術品,李佩卿到處借錢去投産。而對待作品,張同祿也是不斷追求創新和完美。傳統的景泰藍大都是些瓶瓶罐罐的擺設,而在張同祿的手裏,卻變成了造型多樣、內涵豐富的藝術品。不光題材豐富了,張同祿還充分吸取多種工藝技法的精髓,有的作品為達到理想的效果,他們甚至做過上萬次的試驗。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所以現在我也提倡,這個景泰藍的藝術發展,一個是要提高技藝,關鍵還是要搞學術研究。

  當一件件充滿創意的藝術品從簡陋的小作坊誕生後,李佩卿經常會帶著這些作品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展會,想方設法讓客戶了解張同祿的創作理念。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可以説在那幾年當中,可以説是我一輩子説話最多的那麼幾年,然後我要把大師的設計理念介紹給客人,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宣傳的情況下。

  李佩卿説,景泰藍從設計到出成品,工序繁雜,參與人多,其實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在對外宣傳時,李佩卿主要宣傳張同祿大師。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這麼認為,因為這個公司是我和張同祿大師我們倆共同的企業,那麼公司把張同祿大師宣傳的好,公司自然就發展了。

  創業前五年,李佩卿説他們基本沒賺錢。從2006年起,公司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張大師的作品也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近兩年,為開拓更大的市場,公司陸續招進一批大學生,還成立了兩家新公司。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當時的規劃就是大師帶徒弟,把大師的技藝傳承,帶出一批新的年輕人,然後把公司做大。

  然而,正當李佩卿雄心勃勃地想把公司發展的更強更大時,不料張同祿卻突然向她提出了分手。這兩人有著那麼多年的交情,企業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相當不易。張同祿卻為何要和李佩卿分手?

  2011年3月,張同祿突發腦中風,不得不住院治療好幾個月。大病之後,張同祿開始認真思索自己的手藝傳承問題。他首先想和李佩卿分手,因為他感到李佩卿已經變得和過去不同了。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個人的特點也是分階段的,初期一塊兒奮鬥,而且在奮鬥當中她能夠吃苦耐勞,可以説一開始的時候對我來説言聽計從,到後來就不成了,後來她權力欲越來越大。

  張同祿説,近幾年李佩卿的權力欲不光越來越大,還悄悄擴大自己的力量。公司裏陸續進了好幾位李佩卿的家人和親戚,一些重要的崗位目前也都是由李家人把持。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但是想當初辦這個公司的時候,商定説咱們兩個人搞這個,家屬最好不要進,一進家屬那就添亂,結果到現在他們家屬進了八九個人,而且都在公司重要崗位拿高工資,所以説這個公司從張家李家合作,變成了完全是李家班了,所以説合作怎麼合作,沒法再合作了。

  與此同時,張同祿的家人也覺得雙方難以再合作。張同祿有一兒一女,以前都做其它工作。2006年後張同祿的兒媳婦及女兒相繼進入公司,由此,張家人也發現李佩卿在經營管理上的許多問題。他們尤其覺得近兩年張同祿的權益在公司受到了很大侵犯。

  陳旭 張同祿的代理律師:比如説大師現在事實上是被架空了,所謂的被架空,大師對於這個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了解,財務狀況不了解,也就是説人家拿著大師的簽字作品可以去賣一個很好的價錢,但是最後到底賣了多少錢,錢到底去了哪大師並不知道。那説白了就是利益上的一種處置對大師是不公平的。

  張家人説,雖然他們拿不出什麼確鑿的證據,但他們感到,近幾年李家人從公司掙走的錢遠比張家人多,這對張大師很不公平。

  在張家人看來,祿穎蘭公司雖然是由張同祿和李佩卿合辦的,但目前實際是由李家掌控的。這樣的局面無形中導致張大師的權益受到很大傷害。對這樣的説法,李佩卿卻難以接受。那麼,李佩卿又是什麼説法呢?

  在李佩卿看來,張家人説的種種理由都是在找藉口,挑她的毛病。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看到公司做景泰藍賺錢了,張家人就不想讓張大師再和她合夥幹。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覺得就是大師那麼出名以後,膨脹了。他的家人不能夠再容忍大師給這個公司幹,要給自己去幹。

  李佩卿説,跟著張同祿幹了這麼多年,她一直對大師很尊重。公司經營上的主要事項她都會告訴大師,而且許多事都是兩人商量著做決斷,絕不存在大師被架空之説。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我不可能給大師架空,因為在技術上我要依賴大師,我可以説這個企業走到現在,設計這個作品,大師設計出來,製作的過程,每走一步,我都要徵求大師的意見,那麼這個公司沒有大師怎麼可能呢?我怎麼可能把他架空讓他不高興呢?我把大師架空,大師生氣了,那你説對這個公司有什麼好處?

  那麼,在收益上張同祿和李佩卿又是如何分配呢? 李佩卿説,這麼多年,她一直認為公司的發展主要依賴張大師的技術,因此,張同祿的收入也一直比她高。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總而言之,基本按照他三分之二,我三分之一這樣的比例分配的,比如説我們到年底,經過成本核算以後,刨去房煤水電,刨去工人的工資等等,所有的費用全刨完了,帳面有100塊錢,這100塊錢裏面有大師30%的設計費,然後剩的70塊錢大師一半,我一半。

  李佩卿説,雖然她負責公司的經營,但並不能隨意支配資金。公司的開銷超過幾千元都需要張同祿和她共同簽字,而且,從2006年公司開始掙錢後,張同祿的兒媳婦就開始做公司的財務總監。公司的收支及經營狀況,張家人其實瞭如指掌。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那因為他兒媳婦是財務總監,有沒有錢她最清楚,賬上的錢每筆花出去幹什麼去,她最清楚了,這都不用問我,我可以説,在錢的問題上,我問心無愧。

  至於張家人認為公司由李家人把持,李佩卿覺得更沒有什麼道理。當初公司剛創業的時候,條件很艱苦,公司根本沒錢來招聘一些人才。李佩卿説她只好陸續動員家裏人來幫忙,這些年他們家人都是不計報酬地在一線辛苦幹活。

  李佩茹 李佩卿的姐姐:我是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2003年到他們這個公司,那時候我一個月才掙600塊錢,工資收入很低,但是我們是一心一意地撲到這個公司上,從來沒計較過得失,多、少,從來沒計較過這個。

  李家人説,這麼多年他們家人都是加班加點地為公司忙碌。不是負責打市場,就是送貨打雜,幹得全都是些費心費力的事。就連過年過節,工人都放假了,他們還得到公司值班。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那麼要沒有我們李家班的,按他的説法,沒有我們李家班的這麼一大幫的做牛又做馬的這麼去做,這公司能有今天嗎?

  雖然不認同張家人的指責,但李佩卿從內心還是不願和張同祿分開。因此,她也想辦法去做工作,希望大師能回心轉意。然而,正當張同祿也在猶豫要不要和李佩卿正式分手時,李佩卿做的一件事卻徹底惹火了張同祿。

  2011年7月的一天,就在張同祿提出分手沒幾天,李佩卿沒跟他打招呼,就悄悄把一件作品從張同祿的工作室拉回了公司,這讓張同祿異常震怒。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通過這件事對我的刺激特大,完全暴露了她的本質。

  在公司內挪動一件作品,為什麼會讓張同祿這麼氣憤?原來,李佩卿搬的是兩人都非常珍愛的“祥龍晉寶”。這件作品是由張同祿和北京工藝美術廠的十幾位知名老藝人在90年代中期,花了2年多時間創作的。它展示的是五條向上盤飛的巨龍還有一頭麒麟拉著滿車的寶物去晉獻。作品使用了黃金、白銀、和田玉等貴重原料,融合了景泰藍、花絲鑲嵌、牙雕、玉雕等多種工藝,堪稱絕品。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當時我們這祥龍晉寶的創意就是我們國家的經濟復蘇,社會改革開放的向上騰飛,社會經濟發展。

  本來,這件作品做出來後,就由北京工藝美術廠出售給了一位富商,但在2007年時,那位富商家道中落,他的家人就想出售這件寶貝。得知這一消息後,張同祿和李佩卿就趕緊籌集資金,咬牙買回了這件珍品。後來,這件作品就擺在張同祿的工作室供來人參觀,有人要出3000多萬他們都沒賣。這突然間被李佩卿悄悄拉走,張同祿當然生氣。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我是董事,你也是董事,你應該打一聲招呼吧。而且在我病重期間打電話説大師注意身體,千萬別為了錢,事到如今把這個祥龍晉寶拉走了,到底誰為了錢呢,還有好多好多事兒,通過這件事對我的刺激特大,完全暴露了她的本質。

  那麼,李佩卿為啥要悄悄把“祥龍晉寶”拉回廠裏?原來,因為她突然得知張同祿的家人又成立了一家公司要經營景泰藍,而且已經開始招聘人員。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我説要完了,這是真的要分開了,因為他成立公司,已經開始招聘人員了。那這真的了,我就想都沒想,這件作品我必須得拉回公司,因為這個不僅是我跟大師共同擁有的,這是公司擁有的。

  接下來,等到張家人再和李佩卿提分手的事,每談一次雙方都是不歡而散。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當時她説分開怎麼分呢,我説怎麼分,看看家底有什麼,分分,一家一半。她説咱們這兒要什麼沒有什麼,一沒有合同,二沒有半成品,三,沒有貨源,四,沒有利潤,她這一説更加有分家的願望了。

  張同祿覺得生氣,李佩卿心裏也不好受。李佩卿説她從張家人成立公司的舉動上,終於弄清楚張大師要和她分手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張家人要搶奪他們多年打拼的成果。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覺得問題出在,一個大師出名了,大師在公司掙錢以後,女兒,兒媳婦都進了這個公司了,那麼他的家裏人就心裏不平衡了。這個公司搞得好都是源於大師,那麼我們自己來經營,不是更好嗎?憑什麼讓你經營?這是我對他們家人的看法。

  張、李兩家各執一詞,關係越來越僵。因為要求和李佩卿分家卻分得並不順當,張同祿就想到走法律的途徑。2011年10月,張同祿把祿穎蘭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查賬。那麼,法院為什麼沒有支持張同祿查看會計賬簿?

  2011年10月,張同祿將祿穎蘭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查明公司自2008年1月1日以後的財務報告和會計賬簿。與此同時,張家還做出了一系列要和李佩卿撇清關係的舉動。他們給李佩卿發律師函,不讓公司生産的産品再使用“張同祿”商標;他們也告知一些客戶,聲明張同祿不再給祿穎蘭公司簽署收藏證書。另外,幾位業務骨幹也從祿穎蘭公司跳槽到了張家新辦的公司。

  張旭 張同祿的兒子:我們作為兒女,我們不能讓我父親這麼德高望重的大師繼續再受委屈了,我們必須得挺身而出,成立這麼一個公司,首先讓大師高興,他能夠繼續完成他未完成的事業。

  張家的一系列舉動讓祿穎蘭公司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響。公司的産品紛紛滯銷,李佩卿遭遇到了創業以來的最大難題,她特別想不通張同祿為何會這麼“絕情”!

  李佩卿 北京祿穎蘭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那麼我們前十年為您炒作,把您的名氣炒得這麼高。如果沒有祿穎蘭公司對您這麼的支持,您想想誰認識您張同祿是誰?/ 那麼您出名了,公司也發展到一定程度了,您為了您家的孩子,您不惜把祿穎蘭可以説是給拋開了,那麼祿穎蘭公司您沒有想過嗎?那麼我們祿穎蘭公司為您所做的一切,難道這十年都白費了嗎?

  然而,不管李佩卿對外怎麼説,張同祿還是下定決心要和李佩卿分手。

  張同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通過這段時間,她的表現使我感到非常寒心,這個景泰藍皇家絕技傳承靠誰來完成,靠她,看來是不行了 / 如果傳給子女來傳承發展,我覺得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他們也特別喜歡這個行業。

  2011年11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本案做出一審判決。法院支持張同祿查看公司比較公開的財務報告,但對於更加細緻與核心的會計賬簿,法院卻不支持查看。這是為什麼?

  劉建勳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法官:原告的親屬另外出資設立了一家公司,這個公司在經營範圍上和本案的被告高度近似,因此他們在市場上形成了一種競爭關係,在這樣的一個特定情形之下,如果允許原告查閱被告的會計賬簿,將有可能導致被告的價格客戶銷售渠道這些信息被原告親屬設立的公司了解,這種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那麼它將損害被告的利益,出於這樣的一種考慮,法院要避免損害被告利益的結果發生,所以不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後,張同祿不服,提起上訴。他認為自己要求查閱公司的會計賬簿,是為了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以便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並不會損害祿穎蘭公司的利益。2012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審理後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判決處理結果並無不當,因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鄒明宇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實際上通過本案的具體案情來看,那麼目前通過雙方的舉證、質證和查明的事實,我們並不足以認定張同祿可以合理地排除他查閱公司會計賬薄會損害公司利益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作出了二審判決,維持了原判。

  這場官司雖然落下了帷幕,但張、李兩家的爭執還沒有結束,他們還在做著分家的準備。因為這場糾紛,兩家人都感到受到了傷害,而張同祿和李佩卿更是面臨著二次創業的重重困難。這起案件也再次向廣大創業者敲響了警鐘。

  于國富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這是一個典型的創業者一起來創業,能夠共苦不能同甘的一個案例 / 我認為咱們創業者要減少糾紛發生的概率,應當注意這麼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重視《公司法》,因為《公司法》其實已經給我們設計好了一個公司的內部的機構設置和權限。我們只需要沿著《公司法》的規定來走就好了。第二在公司成立之後,運營過程中,應當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手續,如果説規章制度不完善,手續不完備的話,那麼這種積累下來的誤會和糾紛,足以讓並肩戰鬥的創業者成為對手,甚至對簿公堂。

  兩位相識四十年,都十分熱愛景泰藍事業的搭檔卻走到今天這一步,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由此看來,在企業經營中,加強制度建設,約束創業者各自的行為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多一點溝通,多一分理解,也許會消除一些猜疑和誤會,讓創業之路走得更遠。不管怎樣,我們期望景泰藍的傳承和發展不要因為這場官司而受到影響。畢竟,景泰藍是國之瑰寶!好,感謝收看本期《經濟與法》,再見!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27日 21:40

視頻簡介:本節目主要內容:著名的景泰藍製作大師張同祿十年前與人合夥一起創辦了一家企業發展景泰藍,在公司他一直擔任總裁和藝術總監。但是作為股東的他想要查看自己公司的主要賬目卻遇到了層層阻力,甚至是走上法庭都沒有實現。按照法律規定,股東對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有知情權。當初李佩卿與張同祿共同創業才有了現在的業績,後來張同祿開了自己的公司。因為雙方是屬於統一領域的互相競爭的關係,因此法院支持張同祿查看公司的比較公開的財務報告。 (經濟與法 2012年 第149期)

收視TOP榜